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朗读中悟情 想像中创新——《五彩池》教学片断及评析
        ★★★★★
【字体:
朗读中悟情 想像中创新——《五彩池》教学片断及评析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7
朗读中悟情 想像中创新——《五彩池》教学片断及评析


张岩红  执教  史挚  评析

 

片断一:

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同桌对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朋友读。

    (生读课文)

评:教室里书声朗朗,每个学生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地读者课文。

师:你们都读懂了什么?自由交流交流。

生:我知道了五彩池的数量很多。我是从“漫山遍野”这个词语看出来的。

生:我预习时查阅了《中华名胜》这本书,了解到藏龙山上的五彩池一共有3000多个呢。

师:你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很可贵,结合课外资料进行预习的方法也值得同学们借鉴。

生:我读懂了五彩池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生:我知道了五彩池是个美丽神奇的地方。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读懂了这么多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又有哪些新的理解,把最吸引你的句子画下来,再来读一读,体会课文描绘的情境。

  (生读课文)

评:这次读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说前面的读是一种感悟,这次就是新的层次上的读,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现在我们看谁最有信心。谁敢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或者说“我今天读得比以前有进步”,就请主动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生表演读)

评: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鼓励学生表达。

师:你读得声情并茂,把我们也带到了那晶莹的地毯上。能介绍介绍你朗读的窍门吗?

生:我一边读一边想像课文描绘的情境。读着读着就好像真的看见了一望无际的、绿茸茸的、镶嵌着闪亮宝石的大地毯,我觉得美丽极了。

师:你的想像力真丰富,我们大家都来试一试,边想像边美美地读一读。

评:运用想像法感悟文章语言,自主也将课文中的语言情境化,这是指导学生提高语感的好方法。而教师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可谓“润物细无声”。

(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自由地读,课堂上再次书声朗朗)

评:读,特别是朗读是语文教学最传统、最基本、最能体现自主学习、最能创新的学习方法。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反复进行朗读实践,引导学生潜心读书,边读边想,读中去发现,读中去体会,读中去悟情。

片断二:

师:五彩池仿佛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去那里游览一定是我们共同的心愿。那么你打算什么季节去游览呢?假如你就是一名游客,你可能会看到什么样的情境呢?先结合课文内容认真想一想,然后全班交流。

评:“结合课文内容”教给学生的是读书的方法,也是想像的基础。“想一想,然后全班交流”则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生:我冬天去五彩池。下雪了,雪娃娃像一个个小伞兵落到地上,藏龙山成了一块洁白的大地毯,上面还有闪烁着各种颜色的宝石,就像一个童话的世界。

  生:我喜欢秋天到五彩地去。金色的落叶在空中飞舞,一不小心投进了水池的怀抱,变成了一只只小船。我也变成了

  “拇指姑娘”,坐在小船上到各个池子去玩。

  生:我也选秋天去,枫叶红了,松树还是绿的,五彩池更美了。

  生:我和他们的想法不一样,我一定等春天去,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

  生:我不管季节,只要天气好,是晴天我就去。

  师:你的回答与众不同,能谈谈原因吗?

  生:因为课文第四段讲了五彩池颜色形成的原因是石笋反射了太阳光。阴天没有阳光,五彩池也就没有颜色了,所以我要选晴天去。

师:你已经有了读书的方法,读书就应该这样,联系上下文。

评:这里学生的想像各不相同,在这样的“学习场”中,创新的火花在闪现。从这一部分学生的交流中,可见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和依赖变为主动的学习。这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必要前提。

师:你们的想像太神奇了,可以说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五彩地都是美丽的。现在我们带着自己的想像再来欣赏欣赏。

评:教学应该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以上教学设计,教师独具匠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学习场”,学生可以充分地想像、尽情地表达。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学生那种创新的欲望、那种标新立异的冲动。

片断三:

师:默读描写五彩池形状的句子,想像五彩池的不同形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并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来。

生:五彩池真是奇异无比。

生:五彩地真是形状各异。

生:五彩池真是千姿百态。

生:五彩池真是形态万千。

评:教师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使学生积累了语言,夯实了语文基本功。

师:如果此时你漫步在五彩池边,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五彩池,你比传说中的瑶池还要美。

生:五彩地,你就是天上的瑶池,我真想把你搬回家。

生:五彩池是大自然的杰作,应该让大家共享,不该只想着自己欣赏。

师:是啊,大自然的美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生:还大地绿色,让天空更蓝,愿五彩地永远美丽、神奇。

生:我想对到五彩池游览的人说:“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师:既然大家想到了这么深刻的问题,我们就动笔写写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吧。

评: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的巧妙设计再次激起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写标语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妙语连珠。语出学生之口,情发学生之心,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总评:以上几个教学片断体现了这样几个特点:

1.突出了以读为主的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主动读书,自主发现,无疑是一种创新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学伊始,教师采用的主要手段是用读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多读课文,教师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

2.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创造活力。

  1)通过角色转换,激发创新热情。语文教材是用无声的文字描绘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为了让静止的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教师通过角色转换,激发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床述教材、活化教材,把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与创造性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创造活力。如,假如你就是一名游客,你可能会看到什么样的情境等都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说、做,从而经历一个感悟事理、发展语言的过程。

  2)通过问题争辩,激活创造思维。语文的多义性、丰富性决定了语文教育是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以上片断中,教师设计疑问:你打算什么季节到五彩池游览呢?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想像、自由辩论的舞台。然后,在不断肯定或否定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由发散到集中的认知过程中,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3)通过空间营造,激发创新潜力。一是营造宽松的创造心理空间,在民主、平等、开放的教育氛围下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如,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们都读懂了什么、你的想像太神奇了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去读书,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二是营造广阔的创造实践空间。如,教师引导学生写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学生的创造热情空前高涨,学生用我手写我心,一句句真情的话语倾泻而出,创造潜力得以充分的挖掘。

“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应当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上几个片断,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在想像中创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无疑,这是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应追求的目标。

(此课在河北省第四届目标教学研讨会上获奖)

(张岩红:女,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建国街小学青年教师,多次在省、市、区做课并获奖,1999年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2001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史挚,女,现任宣化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主任,语文教研员,为该课指导教师)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