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话揭题
在一座山上住着一只小猴子。有一天,小猴子跑下山来,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手拿好书,眼睛看着书,耳朵听录音。一边听,一边想:小猴子下山都到过哪些地方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音。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齐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4.再次自由读课文的提问:小猴子下山都到过哪些地方板书:一块玉米地 一棵桃 下 一片瓜地 往回走)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人注意看课文及标点,听清停顿。(出示第一段课文)
(2)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先来到什么地方请学生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3)它看见什么就怎么做了指名读第二句。
(板书:又大又多 掰 扛)教师用双手掰一块饼干,让学生通过动作了解“掰”字义。
请学生连起来读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2.半扶半放学习第二段。
(1)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底下。指导学习“棵”,看挂图上的桃树,告诉学生“棵”的“木”表示这个字与树林木有关。
(2)它看见什么就怎么做了呢学生读句子,教师(板书:又大又红 扔 摘)看挂图上的桃子,引导读好“又大又红”。让学生通过做“扔、摘”的动作,知道它们都与手有关,所以都是提手旁。
(3)练习表演朗读第二段。
3.组织自学三-五段。
(1)小猴子后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什么就怎么做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三-五段。
(2)请同学表演朗读课文,大家评议。在表演朗读、评议过程中,相机板书(又大又圆 扔 摘 一只小兔蹦蹦跳跳 扔 追),还要帮助学生明确:“捧、抱”都与手有关,所以都有提手旁。
四、回顾全文,表演朗读
1.学生自由表演朗读全文。
2.汇报表演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先自由读,再齐读、指名读。
二、复习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包括认识的字)第一遍读可带拼音,第一遍读可去拼音。
1.自己描描生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描、记完后,重点讨论“着、蹦、跳”等字怎么记。“着”可联系“看”来记,“蹦、跳”可借助熟字“山、朋、桃”记字形。
2.指导写字。注意提醒学生把握整个字的总体形状,写每一笔时注意与横中线、竖中线的相互关系。要由描到仿,加强个别指导。
要注意指导写好下面几个字。
非:两边的横要对称。
圆:方框不要写得太大,也不要写得太小。
蹦:笔画多,要写紧凑。
跳:不要把最后两笔“撇、点”,连成一笔。
四、词句训练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又X又X”的词组读一读。
2.联系课文,看看这几个词组分别用在什么事物后面,体会词语搭配的准确性。
3.练习用“又X又X”说词语,说句子。
五、课堂练习
1.默写本课生字。
2.写出带有木字旁的字。
3.完成课后练习3。
板书设计:
一块玉米地 |
又大又多 |
掰 |
扛 |
一棵桃树 |
又大又红 |
扔 |
摘 |
一片瓜地 |
又大又圆 |
扔 |
摘 |
往回走 |
蹦蹦跳跳 |
扔 |
追 |
(一只小兔) |
|
|
|
南京 徐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