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目 |
语文 |
课 题 |
最后的辉煌 |
教 师 |
张晓华 |
年 级 |
五年级 |
学习目标 |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课文的内容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3、德育目标:了解诺贝尔晚年的辉煌业绩,受到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感染。 4、创新目标: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 ||
学情分析 |
(一)教材分析 《最后的辉煌》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诺贝尔晚年将自己的巨额资产用于捐助祖国医学事业和设立诺贝尔奖的辉煌业绩,歌颂了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文章首先概要介绍了诺贝尔一生的发明创造和拥有的巨额资产,接着以主要篇幅叙写了诺贝尔晚年的心愿和业绩,最后简要说明了诺贝尔对人类科学与文明事业的巨大贡献。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受到诺贝尔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感染;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学生分析 对诺贝尔这个名字,学生不会感到陌生,但对诺贝尔这个人,对诺贝尔奖金的由来,学生不十分理解。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读书的能力,通过自学读书,讨论交流,查找资料,易于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目标。 | ||
确定五点 |
重 点:通过诺贝尔晚年的业绩,休会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难 点:引导学生结合读书,发表自己的见解。 德育点: 了解诺贝尔晚年的辉煌业绩,受到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感染。 创新点: 看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空白点: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 ||
教 具 |
电脑幻灯片 | ||
主要技术 |
留空白、激发创造性思考与想象、启发引导技术 | ||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 | |||
教师行为 |
学生行为 | ||
一、 导引目标 1、交流关于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的资料。 2、板书课题。 本篇课文会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
激发兴趣 1、学生相互补充资料,并说出来源。 2、读课题。 | ||
二、创设条件 1、请同学们自学。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课文中讲了怎样的故事? 同学们画出不懂的字词。 |
自主参与 1、自学课文。 分别朗读课文,读中注意字在互相补充中完善主要内容。 游览圈画,读一读。 | ||
三、组织研究 1、组织交流:从文章中你休会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结合具体的内容说。 2、引导:找到科学家假想的依据。再讨论科学家看见了什么现象,怎样推断、假想黄河象失足落水一瞬间的情景。 |
体验发现 1、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补充。 2、找出相应的语句,读读画画重点词句。 想一想情景,议一议现象。 | ||
四、引导创新 1、大声练读,想一想:“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2、课文中是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 3、用饱含崇敬之情朗读,再说说诺贝尔是个怎样的人。 |
应用实践 学生互相讨论,在读、找、思、议中理解课文。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 ||
五、反思小结 1、整体朗读课文。 2、谈出自己学习后的感受。 |
巩固提高 1、朗读课文。 2、回顾学习过程谈感受。 | ||
六、研究性作业: 将诺贝尔的同来讲给别人听。 | |||
板书设计: 最后的辉煌 支持医学研究工作 为全世界全人类 将巨款做出安排 设立诺贝尔奖金 做出巨大贡献 | |||
课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