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作者在文中讲了几点意思。
4、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对老师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激发学生理解、尊敬老师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内容中的讲的几点意思。通过朗读品味,体会老师的敬仰和爱戴之情,激发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怀。
教学准备:
课文磁带、收录机、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开课题,导入新课
1、指明读课题。
2、查字典理解“致辞”。
3、提问:在这篇致辞中,作者讲了哪些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字字入目,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抽查对有关词语的理解情况。
出示词语:
昔日 抱歉 羞愧 幼稚
骄傲 深造 坦诚 谆谆教诲 意气风发
1、指明认读。
2、说说词语的意思。
3、教师提示:
昔日:从前,往日。
深造: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高的程度。
坦诚:坦率诚恳。
谆谆教诲:形容恳切教导。
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幼稚:本课形容头脑简单。
骄傲:本课指自豪。
(3)齐读词语。
三、组织讨论,理清课文脉络,感知全文大意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讲了几点。
2、讨论。
3、小结。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讲了三点意思。
全文可分几段?
四、学习第一段
1、指明读课文。
2、讨论:
(1)这次聚会是在什么情况下举行的?
(2)参加聚会的有哪些人?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是那么爱戴沈老师?
3、交流。
(1)这次聚会是沈老师的学生们在结束小学生活,彼此分别28年后自发举行的。
(2)参加团聚的有:师-沈老师;生-“我们”
(3)讨论时引导学生找出下列语句:
“彼此分别28年”“又自发地团聚”
“再美好的语言也难以描绘我们的敬仰之情”
“深深鞠一躬,并且献上一束鲜花”
4、指导感情朗读。
抓住文中饱含深情的词语,体会学生对于自己敬爱的老师的一腔真挚的情感。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朗读。
5、小结。
第一段作者开门见山,巧妙地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对象、缘由及致辞者的情况,用充满激情的、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与爱戴。
五、教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生字:
昔 芝 厨 谆 歉 愧 稚 鬓 傲
(2)分析结构。
2、指导书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六、作业
1、读一读,再抄写。
昔日 羞愧 厨师 谆谆教诲 幼稚 骄傲 两鬓 意气风发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致辞 彼此 爱戴 深造
厨师 幼稚 骄傲 两鬓
抱歉 栋梁 谆谆教诲 意气风发
2、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我们”为什么如此爱戴沈老师?自读第3~5自然段。
2、细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
(2)出示:
您在我们这些贪玩、不懂事的孩子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当我们的眼前又重新浮现起这些难忘的情景时,可曾想到,在那个年代里,您说出这样的话,作出这样的举动,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3)理解。
“倾注了多少心血”这里指什么?
“这样的的话”是什么样的话?
谁能说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
你是怎样理解“我就不信,文盲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这句话的?
沈老师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引读课文。
“课堂上,您依然认认真真地教我们学语文、数学,教我们怎样做人。”
为什么说在那个年代里,沈老师“说出这样的话,作出这样的举动”需要很大的勇气呢?
引读课文,简介“文革”,引导学生课后查阅有关“文革”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4)指名朗读。
从“多少”、“多大”这些词语中体会“我们”对沈老师的无限敬佩和感激。
3、细读第4自然段。
(1)读第4自然段。
(2)思考:在这段中,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3)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沈老师什么品质?
(4)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5)指导朗读。
(6)学生读第5自然段。
抓住“才”、“良苦”等词体会“我们”为幼稚无知而深表歉意的诚恳态度。
5、将课文连起来朗读,感悟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敬爱、感激老师的情意。
6、小结。
这一段作者回忆了难忘的小学生活,回想起沈老师的谆谆教诲,对沈老师充满了出自内心的感激之情。
三、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最后一段。
2、说一说,在致辞的结尾,作者讲了什么。
3、指导朗读。
通过朗读读出对老师的无限敬意和为有一个值得骄傲的老师而倍感自豪的感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读一读,再抄写。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朗读课文。
3、练笔:写一位你敬爱老师
附板书:
17、在师生团聚会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