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五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幸福是什么
        ★★★★
【字体:
幸福是什么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一、教学目标

(一)自学课文,理解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二)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幸福,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疑问句,幸福是什么呢?智慧的女儿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而是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为什么要这样做,老师也想请同学们自己去体会。

(二)初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潭:深的水池。

诧异:诧,惊讶,诧异就是非常惊奇。

消防队:救火和防火的组织。

清澈:水清而透明。

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

义务:①公民或法人按法律应尽的责任。②不要报酬的。本课指责任。

(三)理清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三个牧童从小主动做好事,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的事。)

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发展,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讨论课文的结构。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5自然段)讲了三个孩子修好了喷泉,砌成小井。

第二段(第613自然段)讲的是三个孩子向不相识的姑娘请教什么是幸福,姑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第三段(第1423自然段)讲了三个孩子在10年的社会实践中都弄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第四段(第24自然段到最后)讲的是智慧的女儿为幸福的含义做了总结。

(四)默读课文,填写表格。

同学们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填写以下表格,有助于学生完整地了解课文,理解智慧姑娘的用意。

1

2

(五)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揭示幸福的含义。

十年后,三个青年再次在小树林相聚,他们看到小树苗在泉水的滋润下长成了大树,许多条小路通向小井,小鸟和鹿、兔子常常来到这里。这时,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这么小的一件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请问“小事”是什么?“大的好处”又指什么?

(“小事”指这三位牧童小时候发现树林里的一口老喷泉已经不喷水了,他们就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没想到十年以后他们看到了“大的好处”,因为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正是那件“小事”给别人带来了这么大的好处,他们感到很快乐。)

三位牧童通过十年的实践对幸福有了深刻的理解。他们对幸福都有怎样的体会?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呢?

(十年后,第一个孩子当了医生,他能给人治病,使病人恢复健康而感到幸福;第二个孩子做过多种工作,他勤勤恳恳地工作,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第三个孩子当了农民,因为自己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许多人而感到幸福。三个牧童有这样的体会,是因为他们都经过自己的劳动和亲身实践,才懂得幸福的真正含义。)

智慧女儿的话揭示了幸福的含义,“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是智慧的女儿对幸福的含义所做的高度概括。它的意思是劳动就是幸福,为人民谋利益就是幸福。)

(六)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请同学们认真朗读全文,重点理解智慧女儿的话。当然幸福是什么,并不是靠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经过自身的劳动实践去体察,去感受,去领会。同学们,你们现在明白智慧的女儿让三位牧童自己去弄明白什么是幸福的用意了吗?

(智慧的女儿就是要让三位牧童通过自己的劳动去体会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和为他人做出奉献才能得到。)

这也是作者要表达的写作思想,也就是中心思想。请同学们讨论,把中心思想完整地概括出来。

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发言。

(课文通过三个牧童从小自觉做好事,及各自的十年实践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的故事,说明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和为他人做出奉献才能得到。)

(七)齐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中心思想。

【板书设计】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