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文。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语。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简介“欧洲”、“苏格兰”,都是地名。“布鲁斯”是人名。(范读、齐读)
(2)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4)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信心 失败 抵抗 战斗
招集 动员 侵略 成功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逐行读,指点学生从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侵略:指一个国家侵犯别过的领土、主权,掠夺并奴役别过的人民。
课文中谁遭到侵略?
磨坊:磨面粉等的作坊。
信心: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
招集:招呼别人聚集。
动员:发动人参加某项活动。
(4)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5.理清脉络。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分别读读第1、2自然段,第3、4自然段,第5自然段,再想想分别写了什么。
讨论,教师小结。
三、精读训练
1.读第1、2自然段,想想“抗击”是什么意思。
2.布鲁斯王子为什么要抗击外国侵略军?说明了什么?
重读“英勇”,强调他的爱国行为。
3.结果怎样?因此王子怎样了?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打了七次仗都失败了,王子也受了伤。因此王子几乎失去了信心,从“躺在磨
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可以看出他几乎失去信心。)
4.比较:失去信心
几乎失去信心
几乎:将近,接近,差点儿。指还没有完全失去信心。
5.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终于成功的原因,体会
布鲁斯王子屡败屡战的不懈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布鲁斯终于成功的原因。
一、继续精读训练
就在布鲁斯王子七战七败,几乎失去信心的时候,布鲁斯王子看到了什么?
1.出示:
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直到第八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1)蜘蛛在结网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蜘蛛面对这一切表现怎样?(不灰心,就是有信心)所以它照样从头干起。
(2)引读:直到第八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3)从“终于”可以看出什么?你觉得蜘蛛怎么样?
(4)指名朗读,为什么说“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而不说“网破了,
丝断了”。(小结:作者用词准确、有序,先后是不能颠倒的。)
这段话中还有哪句话也是这样准确、有序、不可颠倒的呢?
2.朗读,体会“有志者事竟成”。
3.看到这些,布鲁斯王子——“感动极了”。
(1)布鲁斯王子为什么感动?从哪儿看出王子的感动?
(2)指导朗读:“我也要干第八次!”范读,模仿,齐读。
4.蜘蛛第八次终于结成了一张网,布鲁斯王子的第八次抵抗怎样了呢?齐读第5自然段。
5.在这儿出现的“终于成功了”说明了什么?
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终于成功的原因。
二、指导朗读全文,体会布鲁斯王子的感情变化过程
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信心——感动,恢复了信心——振作,充满了信心。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结合生活实际,仿照课文写一件自己通过努力终于做成的事。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写清努力的经过。
一、听写词语
二、朗读课文
1.根据提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事情的起因:第1、2自然段
事情的经过:第3、4自然段
事情的结果:第5自然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懂得了什么?
2.从蜘蛛结网这件事上,你看到了什么?从布鲁斯王子的事情上呢?
四、仿写
1.研究课文的写作思路。
布鲁斯王子的故事(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结果怎样)
一件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2.小结:写一件事情,要写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得有条理,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指名读第五项练习。
以“第二次”或“第三次”等为题,仿照课文写一件事,可以写读书、写字或亲身经历的其他事,经过努力,终于成功。
下列词语可以选用:失败 失去信心 不灰心 成功
五、作业
仿写一件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做成的事。
板书: 11 第八次
失败受伤——失去信心——终于成功
授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