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词语,熟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
板书课题:12 卧薪尝胆
齐读课题,注意“薪”的读音与写法。
2.了解春秋时代的历史背景及著名人物。先由学生自由讨论,再由教师补充介绍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新词及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吴国 勾践 表示 奴仆 谋臣 免除 后患 建议 败仗
屈辱 万般无奈 耻辱 转弱为强
夫差 夫人 差别 会稽 会议
(2)指名读,齐读。指导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方面区分读音,尤其是加点字的一字多音现象。
(3)指名读出示的词语,指导正确的停顿。
万般无奈 舂米推磨 报仇雪恨 转弱为强
(4)指名解释词语,相机补充。
免除:免去,免掉。
屈辱:受到的压迫和侮辱。
会稽:地名。
万般无奈:非常(极其)没有办法。
舂米:把米放在石槽里捣碎、去壳。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什么叫卧薪尝胆?交流。
三、精读训练
吴国和越国都是小国,它们出现于什么时候?地处哪儿?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1)两千多年前。
(2)地处“长江下游”,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3.引读。这两个小国都想——
4.齐读第1自然段。小结: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
四、指导写字。
1.认读绿线中的生字并组词。
2.拼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分析字形结构,并扩词。
3.齐读课后词语,观察容易写错的字,讨论。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描红、抄写生字词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第4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从文中悟出道理。
一、继续精读训练
1.理解第4自然段。
(1)齐读课题,找出并画出描写“卧薪尝胆”的句子。
(2)出示:
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3)哪句写“卧薪”?哪句写“尝胆”?
(4)结合插图,理解“薪”与“胆”。
(5)这段话中的“他”指的是谁?他为什么要卧薪尝胆,这么折磨自己呢?
(6)从哪些词中看出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时刻”加点)
交流:白天 晚上 每顿饭前 总要 提醒
(7)两个“不忘”说明了什么?
(8)指导朗读。
(9)第一句话在本段中起什么作用?(总起,即中心句)
过渡:勾践久久不忘的仇恨是什么呢?
2.理解第2、3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a.交流,板书:兵败会稽
b.小结: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伤无数,越国子民家破人亡,除了这样做,勾践还有其它方法吗?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万般无奈,只好)
c.指导朗读
d.对此,吴国的谋臣和吴王有什么反应呢?
e.讨论后指导朗读。
(2)朗读理解第3自然段。
a.自由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画出有关语句。
b.你怎么理解“受尽了”这个词语的?(教师补充:受辱程度之深,受辱时间之长)
c.指导朗读。
过渡:勾践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
3.牵动理解第5自然段。
师述:是啊,这段日子会让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后,他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利用范蠡、文仲等人整顿国政,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吴国
齐读本自然段。
二、总结全文
1.齐读第2~4自然段。
说说学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后的感想。(胜不骄,败不馁。)
2.教师小结: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能用“建议”造句。
教学重点:造句。
一、朗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二、练习复述故事
1.回忆故事内容,列出提纲。
背景:都想征服对方。
起因: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经过: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结果: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要求:尽量用原文中的词句。
3.指名复述。教师注意指点。
三、造句
1.读原文中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
2.学生口头造句,共同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3.笔头造句,尽量练习造有新意的句子。
板书: 12 卧薪尝胆
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报仇雪恨
转弱为强 灭掉吴国 授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