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三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爱迪生
          ★★★★
【字体:
爱迪生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节省、顽强、合适”造句。

2.理解“世界闻名、省吃俭用、钻研、顽强、适合、终于”等词语。

3.学习给自然段分层,弄懂重点自然段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分层次理解自然段,读懂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地进行发明创造的精神。

2.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理解四、五自然段,了解爱迪生怎样顽强地进行科学实验。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给自然段分层,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

(二)解决办法

运用弄懂每句的意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归并分层,归纳出整个自然段意思的方法,弄懂自然段的意思。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各自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

(三)每小组选代言人,全班交流。

五、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爱迪生。

同学们都知道,天黑了,屋里暗了,随手就会开灯,可是你们知道电灯是谁最先发明的吗?他的名字叫爱迪生。(板书课题)

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电学家、发明家。他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迈兰,自幼就在父亲的木工厂做工,由于家庭贫困,一生只在学校读过三个月书。但他从小热爱科学,自己刻苦钻研,醉心于发明,正式登记的发明达1328种,被称为世界发明大王。他的发明创造主要不靠聪明才智,而靠艰辛的科学实践。例如他发明电灯时,光收集资料,就用了200本笔记本;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先后用过铜丝、白金丝等一千六百多种材料,还用过头发和各种不同的竹丝,最后选中了日本的一种竹丝,经过燃烧炭化后,成为最初的灯丝。正如他自己所说:“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今天我们学习《爱迪生》这篇课文,就要向爱迪生学习,要爱科学、学科学。同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给自然段分层,弄懂自然段的意思。(明确目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课文理解。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段主要讲了爱迪生的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理解生字词。

①查工具书,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省吃俭用:就是吃的用的都很节省。

顽强:就是不怕困难,坚持下去不屈服。爱迪生为了做实验,耳朵被车长打聋了,眼睛差点儿被弄瞎,但他不动摇,坚持做实验,不断地搞创造发明,这就是“顽强”。

合适:就是适合,符合要求的。

价钱便宜:用“价”组词:物价、价格、价目、价值。便宜,“便”是多音字,读第二声,“便宜”即价格低。用“宜”组词:适宜、风光宜人。“宜”本音为二声,在词句中读轻声。

②科学术语、化学药品名称,学生大体了解就行。

化学药品:做化学实验用的药品。如本课里讲的:白磷、硫酸、硝酸等。

白磷:也叫黄磷、是一种蜡状固体,有毒,遇空气能自然燃烧起来。

硫酸、硝酸:都是很强的酸,滴在衣服上、皮肤上,衣服和皮肤就会烧坏。

3)朗读课文。

(三)练习。

1.给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注音,打上“√”。

li3n y4n

ch6ng ch6n)客

l2n r2n)烧

p!ng p!n

g#ng g^ng)给

l$ng l%ng)子

2.比一比,再组词。

罐(   

燃(   

聋(   

灌(   

然(   

龚(   

俭(   

躺(   

供(   

检(   

淌(   

哄(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第一句第二句讲什么?(交待爱迪生是美国人,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从小家里穷,靠卖报维持生活。)

3)第三句和第四句讲什么?(爱迪生热爱科学,克服做实验时遇到的困难。)

4)这一自然段合起来讲的是什么意思?(讲爱迪生克服困难,搞实验。)((2)(3)(4)环节渗透分层和总结段意)

2.阅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爱迪生在火车上做实验,主要写了哪一件事情?

2)爱迪生在哪做实验?他利用什么时间做试验?他做试验的器具是哪来的?

3)从“有趣”这个词中,可以看出什么?

(可看出爱迪生爱上了科学,虽然苦,但他觉得其乐无穷。)

4)爱迪生在火车上做实验时,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车长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5)三、四自然段,合起来讲的是什么意思?

小结:爱迪生在科学实验中遇到了许多挫折,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3.读第四自然段,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是全文的重点段,引导细读,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说了什么内容?

2)句与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句是总说句,明确告诉我们“爱迪生研究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后面几句讲他“决心没有动摇”的具体表现。

3)想一想哪几句话说的意思接近,可以放在一起?

4)试着给这一自然段分层。

第一层(第1句):紧接上一自然段,说爱迪生在受到那样沉重打击之后,“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

第二层(第2句):爱迪生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第三层(第34句):爱迪生做实验时遇到许多危险。

第四层(第5句):爱迪生没有被危险吓倒,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5)总起来说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爱迪生不顾一切困难和危险顽强地做实验

(以下几个环节解决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

小结:总结弄懂自然段意思的方法。

先读读这一自然段,再弄懂自然段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接着归并分层,最后归纳总结出整个自然段的意思。

4.运用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五自然段。

1)把这一自然段分成三层,说说每层的意思和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层(第1句):概括地说爱迪生试制电灯。

第二层(第23句):具体地说爱迪生反复实验,努力寻找合适的灯丝。

第三层(第4句):爱迪生终于制成了电灯。

2)“不懈”是什么意思?爱迪生是怎样不懈努力的?从书中勾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3)理解有关词。

①“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就是说实验的次数多得数不清,说明爱迪生不怕失败,顽强实验,对科学具有严肃认真的态度。

②“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睡一会儿。”是说爱迪生不分白天黑夜,连续工作。正是这种不怕劳累,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他终于取得成功。

4)小结:爱迪生不怕失败,不怕劳累,反复实验,不懈地努力,终于发明了电灯。

5.学习最后一自然段。齐读并思考:

1)这一自然段讲什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了爱迪生一生的发明)。

2)你还知道爱迪生发明了什么?

6.朗读全文。

7.总结全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爱迪生的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我们要学习爱迪生什么精神?(总结扩展)

七、布置作业

1)按要求填表

2)预习21课《李时珍》,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八、板书设计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