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读准字音,读懂诗句,了解诗歌的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自能读书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深刻体会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幸福,加深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
(二)解决办法
1.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轻声读、自由读、指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活动,逐步体会诗歌的感情。
2.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感情朗读。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重点诗句。
(二)按自学提纲,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个人自学。
(三)小组讨论,解决个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四)全班交流,汇报自学成果,总结学习方法。
(五)通过轻声读、自由读、指读、齐读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五、教具准备
歌曲录音磁带,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音乐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听录音、看投影,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感受歌曲的诗情画意。
2.板书课题。
3.简介诗歌背景。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歌,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分节指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2)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个人自学。(投影出示自学提纲,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读读、想想、画画、写写。)
2.小组讨论。(解决个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3.全班交流。
(1)第一节。
①齐读第一节。引导学生理解这一节写了什么。
②图文结合。进一步体会这一节诗的意境。
a.引导学生找出这一节描绘了哪些景物。
b.结合理解“环绕”、“倒映”等词语让学生体会这节诗的美丽景色,抓“荡”字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板书:荡起双桨)
c.出示句式,想象描绘画面。
水面________,小船________,四周________,我们________。
③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语气,表达出感情。
(2)第二节。
①自由读第二节。引导学生理解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表达我们怎样的感情。
②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找出这一节又写了哪些景物。
③引导学生理解“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这一句充分反映出少年儿童尽情欢乐歌唱的愉快心情。水中的鱼儿是自由、幸福的,然而它们却十分羡慕“我们”,更突出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童年。写“鱼儿”是为了衬托“我们”的生活更自由、更幸福。)(板书:愉快歌唱)
④想象并描述阳光洒在湖面上的景象。
⑤指导朗读。用幸福、自豪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3)第三节。
①指读第三节。引导学生理解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尽情”。(板书:尽情:尽情欢乐)
③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和学习生活实际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安排”这里是“带来”的意思。“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一句,可以使我们想到“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太阳”、“阳光”代表共产党,是党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板书:幸福生活、祖国、党)
④指导感情朗读。
(四)质疑。
(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
(五)引导学生总结全文。
1.诗中三次出现“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凉爽的风”,引导学生理解表达了“我们”什么样的心情。(一是少年儿童愉快的心情,二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赞美之情。)
2.这首诗主要讲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描绘了少年儿童的课余泛舟北海的欢快场面。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党的真挚感情。)
七、布置作业
(一)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
(二)在练习本上尝试完成《基础训练5》
一、二、三、四题。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