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同欢乐
———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切体会到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要与学生平等的参与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在参与中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认识,一道寻找真理,勇敢的承认自己的过失与与错误。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以“教师为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因此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向与学生平等的位置。现将JEFC教材实施以来自己几点不成熟的感悟提出来,恳请专家及同行们的不吝赐教。
一、给每一个学生以平等
民主是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的参与。没有民主参与,只有被动接受,就没有民主可言。相反,如果没有民主,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体性参与,而是被动、消极的参与。在课程进行中,我们教师应当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关系。平等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如我在教JEFC课文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时,我让学生们表达对环境污染的看法,有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中国人太多了,如果死了一些,就不会存在这么多的环保问题。一下子,课堂上热闹起来了,学生们纷纷指责他的观点,这时我并没有反驳这一观点,而是说“Maybe you have your own reasons. Would you like to share?”经过一番解释,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课堂就安静下来了。我想师生是平等的,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不同理解和感受,关键在于老师的正确引导。另外,老师也应以平常心对待学生提出的质疑,如在组织A traffic accident 的课前讨论中的一个问题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see someone was hurt in the traffic accident?”时,有学生提出 “We can move him to a safe and quiet place?” 马上有学生质疑这一做法的合理性,这时我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有的学生提议:不要随意挪动受伤者,要向医生求助,有的说:视受伤情况而定等。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了。学生间是平等的,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也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并给与肯定和鼓励。
在教Girls Beat Boys这篇课文时,当有学生勇敢的提出 “confident is wrong here”时,我要求他给出理由,并平等的询问其他同学的意见 “What do you think?”经过同学们的探讨后,我也说出自己的看法:“有道理。We may look it up in the dictionary. But first of all, I’d like to say she is a good student. She read very carefully,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she used her head. She dares to ask questions, even it is a text. Let’s learn from her.”并带领同学们以掌声赞赏。在这种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2、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尤其是“学优生”与“学困生”是平等的。尊重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讽刺、被耻笑的现象。我在进行各种课堂活动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尤其是学困生的机会。例如我让学生讨论改善青岛环境状况的教学中,其中有个平时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主动站起来说:“I clean(ed) the classroom yesterday.”这句似乎与讨论内容联系不大,但我并没有简单的让他坐下,而是对他给与了肯定 “Good boy! You were doing your duty!”这句话既尊重了他,又给了他莫大的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这个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成绩也提高得很快。再如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的讨论中,有学生提到“摆摊”影响市容市貌时,马上有学生反驳:“I don’t agree. Many people lost their jobs. They have to make a living.” “If we don’t give them a chance, they will go hungry.”等。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回答令我感到非常欣慰,我也及时给与了肯定 “You give human ideas. Life first, and then rules.” 课堂上,人人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人人都有机会当裁判,基于这个原因才有“学困生”的参与,而每一次参与可能成为他学习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
二、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并不是要把我们教师行为完全变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而是要以我们教师的行为方式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如在教Standing room only 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阅读后思考讨论 “What can we do to slow down the population increase?”学生读的过程中我也没有问 “Have you finished?”而是通过观察,看到学生们渐渐安静下来,抬起了头,便知道大家是读完了课文,于是立刻组织交流。当学生积极发表看法时,有学生表达不出,我便和蔼的说 “Don’t worry. You can speak in Chinese. It’s OK.”当发现有一个学困生低头不语时,我马上鼓励 “Come on. Jiang Chao, what do you think?”还允许他say in Chinese, 这其实也鼓励了和姜超一样英语程度较差的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交际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敢于开口表达自己的见解。然后我在组织相应的“人口问题”的作文训练时,发现有的学生面呈难色、有人抄袭的现象时,我便微笑着说 “You can have a look at your seatmate’s, but don’t copy every sentence. You may not have the same problem.(众生笑) OK. Let’s have a discussion first. Everyone should give his ideas. Then we’ll go on to write.”学生马上热烈讨论,交换意见,相互启发,这样就为学生降低了难度,使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
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各种意见看法,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如在教Girls beat boys.这篇课文时,我想让学生谈一下 “Why did the girls beat boys?” 有学生表现对足球非常感兴趣,谈到最大的阅读收获是学会了一些足球用语时,我没有指责他答非所问,而是微笑着说 “I see, a football fan.”在课堂上,我用心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并及时的给与恰如其分的评价 “You are right.” “I agree with you.” “Very good, you are so careful.”等,以倾听架起了师生之间真诚的心桥。
课堂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多边交流互动的场所。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交流,有时通过语言的交流,有时也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我记得在教The Tiger and The Monkey时,我亲自扮演老虎的角色,我的表情动作,幽默的语言时时引发学生的笑声,把教师作为参与者的角色作用发挥到了极点。
三、和学生一起分享经验与认识
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与、共同的拥有。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与,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我努力尝试走进学生的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分相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欣赏孩子们的“闪光”之处,从孩子们的单纯中获得满足、愉悦和快乐。JEFC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表演的素材。课堂上,我经常参与到学生的表演当中,如 “Make a telephone call, shopping, seeing the doctor”等,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从我这儿学到知识,像打电话、购物、看病的英语表达方式,而我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这种交流也极大地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
四、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
课堂应该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让他们放飞自由的思维和想象。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认识统一学生的认识,而应通过师生平等的讨论交流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如在学完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这篇课文后,我提出问题 “Do you think the environment in Qingdao is good enough?”学生回答 “No.”我进一步说 “Can you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in Qingdao?”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一话题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积极动脑,各抒己见,甚至结合奥运把问题逐渐引向纵深,在整个过程中,我只是适当给与词汇的帮助,并没有限制学生的思路,而是让学生自由思考,自由交流,我适当适时给与肯定和鼓励,这种活动不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畅所欲言,同时又是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这也符合英语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我并不是以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唯一目的,也不让学生机械的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内省和反思。如在进行 “Bill Gates”的阅读教学中,我并没有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提出问题 “What do you know about Gates?”通过他们对人物理解的过程中展现Bill Gates的为人。最后我又问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Bill Gates?”问题一抛出,学生便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谈了Gates的创业精神、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善良和爱心、胆略和智慧、不断进取的精神等。通过学生有效地参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人物的分析,思想境界的提炼都在不断的深入和变化。我没有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学生千差万别的表现,提高了学生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错误与不足
教师也是人,也会有过失、错误与不足。有时勇敢的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让学
生看见老师的坦诚,并以此为榜样。同时也会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如教Girls Beat Boys时,在谈到有关足球的词汇时,有学生问我如何用英语说“后卫”和“越位”,而我当时无法回答,但我马上坦诚的承认 “Sorry, I don’t know the words. I still have so much to learn.”并向全班求助 “Who can help me?” 我的这种看似尴尬的行为并没有引起学生们的瞧不起,却给了全体学生莫大的信任和鼓励。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敢于参与,敢于质疑,我也真正成为一个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通过几年来的课堂实践,我越来越体会到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来发展合作精神,激发道德勇气,共享知识经验,实现自我超越。尽管课改之路还很长,我的这几点感悟也许很浅薄,但我坚信只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日常教学,每个学生定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Because sharing, we are even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