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三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春蚕
        ★★★★
【字体:
春蚕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照例”“慈祥”“渗”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脉络。

3.了解养蚕的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

(二)能力训练点

1.练习用“照例”造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练习给自然段分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那两句话的含义,从养蚕的过程中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

(二)解决办法

1.抓中心句,从中心入手。

2.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体会。

3.以朗读训练促情感升华。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预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自学交流57小节、课堂练习等。

五、教具准备

自制投影片三幅。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母亲是平凡的、伟大的,母爱是神圣的、无私的。课文《春蚕》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平凡的慈母为供子女上学而饱尝养蚕艰辛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共同体会这位母亲养蚕的艰辛,感受这位母亲对子女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板书课题并简介家蚕。

(二)检查预习并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指名读,说说字义。强调“桑”、“增”、“扎”、“烛”、“渗”的读音。

3.出示生词卡,指名读,说说词意。(以下词语学生不易了解,教师应作补充介绍。)

蚕卵

茧子

蚕种

榆钱

烛台

上山

蚕沙

(三)范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填空:

带有蚕卵的纸叫________,也叫________。家蚕的屎叫________。某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壳叫________。“搬”“捆”“扎”三字的部首都是________,一般说来,带有这个部首的字,字义都和________有关。

(五)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默读课文,思考:蚕儿的生命是怎样开始的?它又是怎样一天天生长的?在蚕儿生长的不同阶段,母亲是怎样喂养的?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养蚕十分辛苦?

(读后交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六)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设问:“常常”是什么意思?“这时候”指的什么时间?为什么“每到这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来”?母亲为什么要养蚕?这一小节说了什么意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设问:蚕的生长过程大致经过哪几个阶段?母亲是怎样喂养蚕的?母亲为什么要养蚕?

(过渡)勤劳的母亲干的多,说的少,课文中描写母亲的语言只有一处,请大家把它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二)初步理解中心句的意思。

1.投影出示出母亲的话,自由读。

2.指名读。

3.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过渡)母亲的这两句话道出了养蚕的艰辛,对子女深深的爱,道出了对子女殷切的希望。母亲养蚕的艰辛和对子女的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深入学习课文。

(三)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出示思考题:这两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母亲养蚕的艰辛以及对子女的爱,把它勾出来。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母亲养蚕的艰辛和对子女的爱。

投影出示:春天一到,桑树刚发出新芽,母亲就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

先让学生读句子,再引导学生说说“照例”的意思。让学生理解“照例”就是按照惯例,年年都这样做。理解母亲养蚕不是一年,而是年年如此,母亲年复一年地养蚕,不怕辛苦,正是表现了对子女的爱。

指导学生用“照例”练习说话。

3.教师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照例”这个词,我们通过联系中心,体会到了它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学下面的内容,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能体现出母亲的艰辛,体现出母爱。(学生自学后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布满”(数量极多)“极小极小”(表明难养)“微笑”(一种希望的微笑,蚕宝宝的出世与子女的学费是紧密相关的)“抖落”“擦得干干净净”“剪得又细又匀”(说明母亲精心、细心)等词语来理解这段话。

4.指导朗读。

5.归纳学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两小节的?谁能用上“先”“再”“最后”说一遍。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们把学法归纳为三步,第一步默读课文,勾画词语;第二步联系中心,谈谈体会;第三步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过渡)下面我们就按着这种学法,继续学习。

(四)学习课文第4小节。

设问:按着刚才的学法,第一步我们应该干什么?(学生回答:默读课文,勾画词语)

教师述:好,我们就先默读第4小节,勾画出关键的词语。我们比一比,看谁勾得全,勾得准。

学生默读后,教师引导:现在我们进行学法的第二步,联系中心,谈谈体会。谁先发言?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词语“一天天”“吩咐”“擦干”“轻轻”“均匀”,联系中心,进行体会。一方面体会母亲在忙碌中,艰辛地度过了“一天天”;一方面理解母亲对蚕儿爱护备至,爱蚕儿,正是爱儿女的表现。

待学生理解到位后,教师再指导朗读。

教师述:好,下面我请同学们自学第56小节,看谁学得好,懂得多。

(五)学生自学56小节(过程略)。

(注:25小节重在教学法,体现“教”,第4小节体现“扶”,第56小节则体现“放”。如果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如:“每天……总要……”“常常”等词语,深入理解。体会母亲深夜添桑叶的情景,应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理解。)

(六)自学第7小节(过程略)。

(七)学习第89小节。

1.指名读第8小节。

2.指导学生用归纳法分层。

3.联系全文体会母亲那两句话的含义。

1)请联系全文,举例说说这学费来得怎么不易。

2)听了母亲的话,“我”和姐姐心里怎么想?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会对母亲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母亲的话。

5.齐读最后一节。

思考:“又添了一些银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母亲为“我”和姐姐操尽了心,越来越苍老了,而母亲向子女索取了什么呢?

(八)朗读全文。

(九)总结全文。

课文为什么用“春蚕”做题目?

课文写了春蚕的生长过程,赞颂母亲的辛劳、伟大,(适当讲解“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意思。)母亲就像春蚕一样,一生只知默默地奉献,把她全部的心血、全部的青春都献给了下一代。

(十)字形教学。

1.强调“喂”“隔”“搬”“簸箕”等字的字形;注意“卵”字的笔顺教学;区别“秆”“杆”的用法。

2.组词

渗(   

捆(   

秆(   

参(   

困(   

杆(   

 

3.抄写词语

桑树

新芽

照例

蚕卵

榆钱

增添

隔壁

烛台

成捆

簸箕

麦秆

扎成

茧子

渗水

七、布置作业

预习18《今天我喂鸡》

(一)熟读课文,借助字典理解不懂的词。

(二)想一想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八、板书设计

春蚕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