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方志敏同志一心为革命、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认识两种军队在本质上的不同。
2.读懂词和句,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思考、练习”中的问题。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课文中方志敏和国民党士兵的对话,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按照读、画、查、找的步骤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让学生按填写表格的方式分析生字,完成自学。
本课生字应掌握以下方面: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本课共有15个生字。其中“敏”、“联”、“钱”是前鼻音;“抗”、“命”是后鼻音;“搜”、“姿”、“财”是平舌音;“势”是翘舌音。要提醒学生注意声母是s、sh、z的字音。
2.注意多音字。
“吓”是多音字。在“吓唬”中读“xi4”;在本课中“威吓”中读“h8”。
“率”是多音字,在“效率”中读“l]”;在本课“率领”中读“shu4i”。
3.注意字形。
“搜”字要注意右上方的一竖要出头,与下面“又”的一横相接。
“势”字右上方是“丸”字,不要写成“九”。
4.注意区别同音字的用法。
“联”与“连”,“联”是联结、联合,有结合的意思。本课中的“联系”是彼此接上关系的意思。“连”一般指连接的意思,在本课中“连一个铜板也没有找到”中的“连”字是“甚至于”的意思,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中的“也、都”跟它呼应。
(四)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读懂词语。
率领——带领的意思。
激烈——剧烈的意思。
隐蔽——借旁的事物遮掩自己。
确实——的确、事实就是这样的意思。
满心希望——字典中“满心”的意思是心中充满某种情绪。“希望”是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联系上下文是说两个敌兵心里特别想能从方志敏身上搜出大洋来。“摸”和“捏”是敌兵“充满希望”的写照。
淡淡——是冷淡、不热心的意思。联系课文在敌兵的威吓下,方志敏用淡淡的语气教训敌人。“淡淡”一词体现了方志敏的泰然自若、蔑视敌人的态度。
(五)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读出语气来。
(六)了解课文内容:本文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关于谁的?什么事?
时间:1934年。地点: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人物:方志敏及两个敌兵。
事件:方志敏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途中陷入敌军重围,不幸被捕。敌兵想从他身上搜出大洋来,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
【小资料】
方志敏(1900~1935) 江西省弋阳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他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历任江西省苏维埃主席,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员和红十军政委等职,是“六大”中央委员。1934年11月,方志敏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不幸被捕。在狱中,方志敏利用敌人要他写“供词”的纸和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清贫》等著作。1935年 8月 6日清晨,方志敏在南昌市德胜门外英勇就义。
北上抗日先遣队 1934年10月,当时的中央军委作出决定:中央苏区的红七军和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团合并,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由方志敏任总司令。新组建的“北上抗日先遣队”越过黄河到苦竹溪时遭到强大的敌军包围。虽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遭重大损失。1935年1月,方志敏率主力部队在常山、德兴一带山区陷入敌军包围,艰苦奋战了七昼夜。1月24日因叛徒告密,方志敏同志在玉山陇首的一个山头上被捕。“你们想错了”是根据《清贫》中“一桩趣事”改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