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二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台湾的蝴蝶谷
        ★★★★
【字体:
台湾的蝴蝶谷
作者:莺语流泉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瑚蝶谷”名字的由来,凭借课文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感悟蝴蝶谷的美丽景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是教学的难点。

☆ 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搜集简介台湾风光的图片及录像资料。
  2.课前向学生展示各类蝴蝶标本、蝴蝶图片、蝴蝶剪纸。

☆ 设计思路
  教学本课旨在让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下主动透过语言文字展开各自的想象,从而领略蝴蝶谷的迷人景象,培养他们的读书说话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给语文课“插上电源”,发挥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动画展示蝴蝶一路飞行去山谷聚会的画面,悠扬的音乐,配着小电影似的Flash,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形成一个饱含情趣的交流场面。学生在这样的场面中很轻易地打开了自己的画匣子。又如在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通过出示两幅静态的蝴蝶谷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瑚蝶谷瑰丽的景象,利于学生读文悟文。
  当然,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阅读活动。因此我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多法并举,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扎扎实实地与语言文字打交道,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深入感悟其内涵。如在动画演示过后。问学生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文,你又读懂了些什么?以静态的蝴蝶谷景象引路,告知学生更美的景色不是老师告诉的,也不是你观察的,而是要看你去读去想象才能更好地发现的。这样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入境读悟,学生感悟得更轻松、更积极、更瑰丽。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一、谈话揭题,暗示学法
1.同学们,你们到哪里旅游过?
2.哎呀,你们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可是你们加起来也没有我去过的地方多。你们相信吗?老师世界各地都去过,什么都见过。美丽的月亮湾、迷人的桂林山水、沉睡的大海……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
3.对,书读得好了,我们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到台湾去走走看看,这可是一次特殊的旅行,只有会读书的小朋友才能真正享受到旅行的快乐,欣赏到美丽的风光。

二、介绍台湾,理清文脉
1.台湾是个怎样的地方?读读课文,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学生自由答,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是课前搜集到的知识,更可以是平时有所听闻、知晓的。)
2.随着学生的回答齐读第一自然段,板画台湾的地形“山多,山谷也多”。

三、动画感知,读中感悟
1.当学生介绍到台湾的蝴蝶谷时,随机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对,台湾又被称为“蝴蝶王国”,每年春天许多蝴蝶便会一路飞行,到山谷聚会,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奇异的自然景观2(放动画课件。)
2.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
(灵动的问题,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感悟,如: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蝴煤在不停地飞,飞得很快乐;我感受到了这些蝴煤的颜色很美丽;我看到蝴蝶飞过了许多地方,他们又累又高兴,因为他们要去山谷聚合呢;我觉得蝴煤飞得很急,他们怕参加聚合迟到了……通过学生多种感悟的出现,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贯注于读中,表现出来。既发散了学生的说话思维、想象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下面读读吧1
4.谁想来读?

四、识写结合,学习生字
1.读本课四个生字(源 茂 季 赶),认识一个新偏旁。
2.你记住了哪些字的字形?小组讨论。
3.教师点拨“源、茂”的书写要领。

  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白读好书的重要性。

  通过读书了解台湾、介绍台湾,让学生学会把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并表达出来,这样的读书过程是十分灵动的,学生在初次理清课文内客的同时,又对台湾产生了更进一步的探究。
  多媒体的运用在这里创设了一个饱合情趣的场面,丰富了学生的意象,让学生的感悟更真切、更直接、更多向,培养了学生倾听、观察、想象、感悟的能力。
  尊重学生的不同感悟,尊重学生的不同表达。给学生一种不随大流、独特创新、各自感悟的氛围。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一、复习检查,整体把握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台湾的蝴蝶谷》。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
2.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过渡:许多蝴蝶聚在山谷里,人们就把这样的山谷叫作——蝴蝶谷(板书。)下面我们就去蝴蝶谷瞧瞧吧!

二、画面引路,读中感悟
1.(播放静态的两幅画面。)你觉得蝴蝶谷的景象怎么样?
2.更美的景色还需要小朋友认真读书、展开想象,才能领略到!请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展开想象,想想你更喜欢哪个蝴蝶谷?
3.喜欢同个蝴蝶谷的在小组内自由组合,小伙伴合作:读读你们共同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哪里最美?能通过你的读让你的学习伙伴也感受到吗?
4.你喜欢哪个蝴蝶谷?谁先来读给大家听?(以下进行随机教学。)
(1)你觉得哪里最美?再请你读!喜欢同个蝴蝶谷的,谁来补充?当学生说到“十分壮观”时,教师将学生视线引向大屏幕:瞧,许多黄色的蝴蝶停在花间休息,当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时,他们个个都会——“金光灿灿”,一眼望去,你有怎样的感觉?(想象说话。)这样的画面就可以称得上“十分壮观”了。指导朗读。
(2)我们要到下一个蝴蝶谷去瞧瞧了,谁来读?你觉得他哪里读得最美?你有什么建议?通过互相读评,体会彩蝶谷蝴蝶飞翔的姿态美。
5.你猜猜这两个蝴蝶谷有着怎样的名字?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想想在台湾还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蝴蝶谷?先说说他们的名字,再选一个你喜欢的,学着课文的语言,在小组内介绍介绍!看谁的蝴蝶谷最吸引游客!(学生自由说,师生互动评价。)
6.小朋友说得真精彩,当游客们来到蝴蝶谷,他们会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让学生边想象边说。)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识写结合,学习生字
(出示写在蝴蝶背部的生字:景、撒、批、刻。)现在有四只美丽的蝴蝶,看哪个小朋友最先记住它们的名字!
学生自主识字,在组内汇报交流,选出最容易的识记方法。
大组交流,认读词语。
指导书上描红。

四、引发探索,课外搜集
1.今天我们到了台湾,去了那里的蝴蝶谷观光了一番,再读读课文,你还有什么小问号和想了解的知识吗?(学生读完后自由提问。)
2.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多媒体不能替代学生自主的阅读活动,对于文章需感悟的重点委让学生初步领略蝴煤谷的美丽,并促使学生凭借课文语言进行绮丽丰富、大胆创造的想象,开放地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变教师的“告诉”为学生的合作“发现”,促使学生在同一团体内交流对课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这样,阅读学习的过程就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因此让学生尽情带着各自的感悟与体验与文本对话,在相互的启发、补充、评价中更好地体味语言文字,教师在这一环节完全成为了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习语言、感悟语言,也是为了更好的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发散说话,紧扣文章,又不局限于文章,把课文要教的同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说达成同一境界,学生读看这样的文字才会产生情感的共鸣。
  学习生字时以蝴煤图案的方式出现,衔接前一程序的快乐,让学生继续带着参与的快乐与热情学字。
  学完了并不代表看永久的结束。虽然学完了课文,却能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搜集台湾风景、蝴蝶知识、蝴碟谷资料图片中去,使课堂学到的在课外不断得到求证与补充。这样的课才能在学生的心足引起深深的震撼,这样的课多了,才会让学生最终养成勤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第三课时
设计理念
一、深情诵读,再次神游
  台湾的蝴蝶谷真是太迷人了,你们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一部分呢?试着朗诵给大家听,让人们在你的诵读中感受到那美丽的景色。(学生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再集体配乐朗诵。)

二、导游上岗,再造语言
1.迷人的景象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参观,让我们作小导游领他们去游览蝴蝶谷吧!
2.学生准备导游词。
3.师生互动,游览蝴蝶谷:一学生当小导游,其余学生和老师扮游客,跟随课件画面游览蝴蝶谷,学生相机作解说。(游客随机提问,小导游随机应变。)

三、搜集汇报,再次互动
1.对于台湾,对于蝴蝶谷,你又搜集到了哪些资料呢?向大家展示一下你努力的成果!
比如:(出示中国地图。)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有许多旅游胜地。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有一个岛,名叫——台湾岛。(出示台湾岛图,板书:台湾。)
比如:台湾有很多风景名胜,有美丽的日月潭,有耸立的阿里山、玉山、有气势宏伟的天样大瀑布……
2.多媒体展示台湾的风光。
3.台湾是我国的宝岛,那里风景优美,资源丰富,等着小朋友们将来去游览,去建设,让它变得更加美丽!
  理解基础上的诵读可以让学生真正沉浸在课文所展现的言语情境,从而读出声音,读出形象,读出形态过程,读出喜怒束乐,在品读中再次对课文描述的情境神游一番。
  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蝴蝶谷,既内化了课文优美的语言,完成了“背诵课文”的任务,对课文语言再造加工,完成了由吸纳到倾吐的提升过程,而与教师的互动,既使“小导游上岗”这一情境更为生动,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思想教育渗透于无形中,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台湾的风景美丽、资源丰富,感受到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