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初、冬、雾、塔、野、层、淡、射、厚”这九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理解“白茫茫”、“模模糊糊”、“耀眼”、“射出光芒”等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能力训练点:
1.指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插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辨析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和体会初冬季节雾中,雾散时的壮丽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现代化的实物投影,录像片以及图片为学生展示一个奇妙的初冬时节的景象。发挥学生的审美特点,通过读文、观图使学生具体感知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初冬季节雾中,雾散时的壮丽景象。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难点:
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插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疑点:
南方与北方的初冬景象有所不同,如:南方的柿子不像北方的那么大,那么红;南方的白菜也不在初冬收获。
(四)解决方法:通过读课文,以及实景录像为教学媒体,让学生再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他们所看到的初冬雾景与课文中讲的有哪些异同,再加上教师对季节特点的介绍,从而使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由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参与教学活动。
2.在教学生字词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记忆生字词的方法。
3.分小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心得体会。
4.由学生自己准备描写初冬时节的片断材料,以备课上辅导教学。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字、词的训练要抓得扎实,有效。
2.对课文中描写景物的优美片断,要指导学生注意停顿。
3.结合教学媒体,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难点。
4.通过该文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二)整体感知:
1.出示图片、录像片断,让学生从人们收白菜、柿子红、落叶这些特点,看出这是初冬,从而引题。
2.在初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试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每个词和句子读正确。
3.读讲课文时,引导学生找出有关句子,弄清雾中和雾散后的景象。
(三)重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导入新课,板书《初冬》。
1.读课题《初冬》。
2.理解《初冬》。
3.看图:问题:这幅初冬风景图上都告诉我们什么?
(二)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读准字音。
1.一边读,一边找出生字,然后在书上标明。
2.指名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标明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再进一步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分别描述的第一、二幅图?
2.本文描述的是初冬早晨,雾中,雾散时的景象。
(四)通过品词、析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在生活中你所遇到的大雾弥漫的情景,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2)观图:雾的样子,指读第一句,体会“白茫茫”。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看图:你在雾中都观察到了什么?(田野、树林)
(2)自由读:思考在描写雾中景物时人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教师提示:第一句与第二句话中的“远处看”“近处看”。
结合图理解:“田野”“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思考:除了上述景物还讲了雾中的什么景象?从哪看出来的?
交流:看图理解“像个红球”;结合图理解“慢慢”“淡淡”“不耀眼”,体会雾中的太阳。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后,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区别秋、冬两季收获的不同(庄稼、白菜)。
(3)联系前三段与第四自然段,自己试着说一说雾中景色。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小组读,想一想讲了雾的变化,太阳又怎样了?
(2)交流:结合生活实际,讲一讲“慢慢地”、“射出光芒来”。
6.自读六—八自然段。(学生自学)
(1)与第二自然段比较第六自然段讲了什么?(因为雾散了,远处,近处的景物都看得清了。)
(2)讲柿树时,从颜色、形状、数量三方面说为什么?说明雾散了看得清了。
①体会“拉着”与“长着”哪一个词用在这里好。
②引导体会“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这样写的好处。
(3)第八自然段按上述方法自学:
重点理解“厚厚的”“不怕冷”“还是”。
7.读一读五—八自然段。
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散时的情景。
8.课堂小结(略)
9.布置作业: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把生字组成词语。
3.朗读全文,说一说雾中,雾散时的景象。
(二)总结全文。
1.体会课文中讲的从雾中、雾散分为两部分的写法。
2.重点读描写两种情况下景物的不同特点。
3.朗读课文,体会初冬时节雾中美景。
(三)指导书写。
注意字音:“雾”“野”“淡”“初”。
注意字形:初:左边衣字旁,不是示字旁。
雾:上面是雨字头,下面是“反文儿”和“力”。
淡:上面“火”字最后一笔是点。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填空,再读一读。
(1)早上,白茫茫的一片( )。
(2)雾( )散了,太阳( )光芒来。
(3)远处的( )、( )都望得见了。近处的( )、( )也看得清了。
(4)树林里落了( )一层黄叶。
参考答案:
第2题:(1)大雾(2)慢慢地射出(3)塔、小山、田野树林(4)厚厚的
六、板书设计
18 初冬
18.初冬
初冬 浓雾 高塔 田野 一层 淡淡的
射出 厚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