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写作教学 >> 文摘正文
“发表式”作文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
        ★★★
【字体:
“发表式”作文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
作者:张斌    文摘来源:江苏邗江实验学校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6

与传统作文教学相比,在发表式作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一、学生角色的转变

1.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单纯的写作者,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作文指导,被动地去完成作文任务,被动地接受教师对作文的评判,学习的主体得不到尊重与肯定。在发表式作文教学过程中,写作目标由教师与学生一同参与制定;作文指导由教师的单向讲解转变为师生的双向讨论活动;师生共同制定标准、分组讨论、推荐上报优秀作品;佳作赏析由学生包办,病作修改由小组学生合作进行。这样,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活跃着学生的身影,学生通过主动的参与、探究,加深了对写作目标的理解。

2.从个体的学习者转变为任务的合作者。教育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并致力于发展每个学生的智慧和形成他的个性特点,能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以普遍的友爱和与人为善的精神感染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在发表式作文教学中,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任务的分解者与合作者:推选佳作,由学生分组进行,按照制定的标准,围绕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客观评价;评后修改,互改、互读与自改、自读紧密结合。这样,既使学生能够在近乎同等的水平上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取长补短、促进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教师负担,可谓一举数得。

3.从单纯的受评者成为作文活动的评判者、参与者。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学习和发展既有认识活动,又有实践活动。学生只有在认识与实践的学习过程中才可能充分发挥主体性意识,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发表式作文教学过程中,一级发表由学生把持,学生与教师分享评判权,全员参与评判来自全班的作文。互动状态不仅是形式上的转变,也有利于学生眼界的开阔与知识能力的迁移。

二、教师角色定位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事实上学生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支持。在发表式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有了变化:

1.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没有原则。在宏观把握方面,还是更高意义上的严格要求。如作后小组推荐活动开展前,必须制定推荐标准。是学生独立完成,还是教师赵俎代疱?教师应当组织学生根据写作目标,结合班级作文具体水平,制定科学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标准,为推荐活动提供尺度;在学生小组推荐时,教师在教室巡回,不断给予点拨、指导,让学生根据标准,力争推选出真正优秀的作文,在班上朗读。对于有问题的作文,教师还需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相互进行修改,以便全体达标。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作文评判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总结成败得失,这在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2.平等的参与者。在发表式作文教学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认知、评判作文、探究修改、赏析过程,角色由传授者转换为参与者。这样不仅便于了解学生学习探究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而且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趋向。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利于发现学生的特长、缺点,为发展、完善作文教学提供确凿的感性材料。在参与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师生的人格修养不断加强。

3.推荐、发表过程的组织者。组织作用体现在许多方面:推荐小组的分组安排,即在对学生基础能力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本着自愿为主,基础不同学生适当搭配的原则,进行动态分组,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再行调整。在一级发表时,教师还必须精心安排,组织学生朗读、品析佳作,并组织学生动手动脑、群策群力、搞好手抄报的设计。对于佳作应及时推荐发表,对有缺失的作文,教师应组织推荐小组与作者,对照评分标准,共同修改,使之达标。推荐、发表过程的组织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兴趣的调动,关系到作文教学成果的巩固。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