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2000年滚动课题之一(鄂教科规[2000]001号),2003年3月30日通过省教科所组织的专家评审小组鉴定结题。
课题主持人
鲁修贤 刘 曲 肖传坤 宋玉芝
课题研究范围
实验对象是鉴于自愿,同时分层整群抽样选取的100名学生,设置为两个实验班,与六个控制班对照。
课题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比较法、内容分析法、追因法、经验总结法等。
课题内容
“读写创”务求集百家之大成而自成一格。于漪熔思想性、重学性、情趣性、智能性和文学性于一炉的教学风格;钱梦龙的“三主”“四式”;魏书生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学民主化和实行“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课堂教学法;宁鸿彬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的全新教学机制及其从教材、教法、作业、考试和课外活动五个方面入手的高层次整体改革;张孝纯主张的“大语文”教育,讲究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型而创新为开放型……一一点化实验的操作进程,使课题在借鉴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以及各地各项实验动态信息的基础上拟出一种务实的教学思想。即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重点,学好用好课文,兼及课外文本和语文实践活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整合起来,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训练中,切实把握好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探求过程的发散性、思维流程的综合性、思维结果的新颖性等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呼唤学生的创造本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增强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力以及颖悟力、坚持力、完成力,带动听说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读写创”构建了合理的教学模式,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其一,阅读教学的步骤相对明确,基本呈话题启读、文本研读、迁移写作、创新训练四个板块,重抓阅读效率,既用好课本,也用足其他文本。训练阅读的教材一般分类对待,教读篇目主要实施“范例教学法”,选教篇目主要实施“自学辅导法”。训练阅读的教法一般分别处理,通过“解剖麻雀”发挥“例子”的作用,使学生触类旁通;辅导自学时,则严明目标、程式、监控,保证释疑与拓展的指导恰切到位。每堂课的45分钟均按比例安排精讲精练,老师的启发占用15 分钟左右,学生习得“双基”占时30分钟左右,其间作为“黄金分割点”的第5~15分钟务必交由学生,务必让学生在诸如语言熏陶、激情打动、事例感动、意境感染、哲理启示、人格塑造之类的氛围中获得语感、掌握技能、体悟生活、积累知识,在“阅读本位”上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其二,写作教学的结构更加实在。写作实践课型即“单课时型”,以命题、写作、讨论、小结为大致框架;理论与实践结合型即“双课时型”,侧重理论点拨时以实例取向、方法指导、写作修改、检评小结为次序,侧重实践练习时以命题、写作、讨论、评议、修改、小结为次序。抓写作效率,要求小作者突出真实情感,表现健康文笔。训练写作注意到“嚼字→遣词→造句→组段→连篇”的成文规律结合文道统一的规律,认定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我手写我口”,多观察生活,多认识事物,多贮积意象,多发挥联想,使想像力植根于丰饶的思维沃土,灿烂为时文美文珍文的精彩语言之花。思维的敏捷与写作的快速相互为用,良性循环的结果就是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
其三,创造教育的理念如影随形。立足于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激励学生的创造意识为切入口,批判性传授现代知识信息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质疑法、比较法、逆向法、组合法、辐散法、追踪法、立体法......多方活跃思想,从变异的角度主动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力求超越现有的知识水平范围,独特地解决不同质的问题,获得突破性的发现。
“读写创”大面积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了三年实验,学生的素质明显优于控制班学生的素质。实验班学生读与写的能力、正视问题的能力更强一些,求知欲、创造意识更浓一些,观察与判断的反应更快一些。从中考升学的成绩上看,实验班横向对比控制班人均高出7.8分,高分率超出19%,而且实验班学生成绩的标准差相对较小,说明整体水平飙高;实验班纵向对比起始期人均提高了12 分,高分率多出了17%,杜绝了不及格现象,说明个体进步极大。同期进行的第二课堂活动也效果明显,三年间,学生课外人均阅读名著10本次,浏览报刊20余种,做读书笔记3万多字;投寄稿件难以计数,共在地级以上报刊发表习作18篇(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