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数学论文 >> 资源正文
教学模式的新追求
        ★★★
【字体:
教学模式的新追求
作者:不详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4
 1、价值追求:从知识获取走向充分发展。过去,我们把人的发展简单化为知识获取,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但在信息时代,知识是学不完的,唯有智慧。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充分发展,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因此,所构建的教学模式应把人的充分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所谓“充分发展”,主要包括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创造性的发展,这是从人的发展本质、时空和各种关系的协调几个角度提出来的。
    2、理论基石:从偏于一隅走向系统科学。教学模式理论认为一定的教学模式是特定的教学理论的产物,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有其片面性,因为拘泥于某一种理论或观点,在对许多问题的认识上往往模糊不清,致使具体教学“顾此失彼”、“左右摇摆”、难以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现代教学模式的结构,是由教学活动者、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方法构成其特性的。这里的科学基础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人、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学说为哲学基础;二是以邓小平理论,尤其是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理论为指导方针;三是以“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新三论”协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为思想方法。

    3.本位状态:从物化固态走向人化活态。对于教学模式,人们往往把它当作物化了的固定格式,拟出了多种稳定模式,但它们大多在课堂上难以实施,束之高阁者比比皆是。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自主化、智能化、网络化等多种特征,在它所提供的技术和物质条件下,现代教学模式不再是“标准样式”、“稳定结构”了;它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层次性、交互性等多种特点,呈人化活态,它处处贯穿着人的精神,不但有智,而且有情,赋予现代教学模式感情色彩,将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4、形式结构:从标准样式走向模式生成系统。定型情节的,固定程序的教学“标准样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也与具有灵活性、交互性、增值性等特征的信息技术相抵触。因此,教学模式应吸取多媒体教学的“积件思想”,努力通过建立模块库、资料库、连接库、操作平台等来构建模式生成系统。当遇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情景时,则从该系统中生成出相应的模式来。

    5.操作实践:从机械照搬走向智能运作。当今不少教师教学总是照搬已建好的模式,教学结构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往往不相融,出现不少专家痛斥的“程式化”、“刻版化”倾向,实施具体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的结果,不应是机械照搬,而应是智能运作,应按以下三步进行系统构建,一是意向设计,即根据教学对象和学习内容,按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特点,进行理论设计;二是技术构形,将拟好的教学模式方案与计算机多媒体相融贯,制作出或设计出相应的课件,使教学模式有“形”、“声”、“色”;三是创造实施,紧扣信息技术非线性、无结构、相互交涉性、可编辑性等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模式。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