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导学生经历对所学过的知识与进行回顾和反思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进行整理和复习的能力。
2、逐步养成整理与复习的习惯。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展示与交流。
教学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时,教师应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教材中在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你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和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由于学生年龄小,所以采取看图说一说的形式,给学生一些提示。学生在观察图的基础上,说一说学到了什么知识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我的成长足迹”这个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记录学生成长的观念,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种方式。教材中提出了若干问题作为引导,学生可以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这些资料放在自己的成长记录中,并适时更换,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
书中的练习题目,教者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进行重组,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认为是指导学生进行整理与复习同样是体现课标这一理念的绝好契机。在教学“整理与复习”时,我觉得教师应是风,一缕春风;学生是水,一池春水。风吹水起,在整理与复习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激越的浪花,翻卷成一幅幅壮丽的美景,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在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收获的同时,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应用的精神和进行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然而,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感教师要驾驭好这股“风”,吹起这池水都很不易,既不能“无风不起浪”,又不能狂风大作,让课堂失控。在整理复习中,润物细无声是春风的追求,百舸争流是春水的境界。为此在教学时,我主张尝试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做法。巧借“东风”拉起学生自由驰骋的缰绳,点燃学生的激情,关注学生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反思的过程,点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建议:
一、“你学到了什么”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这一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
课本中的三幅图是对学生学过的知识的一个提示:第一幅图提示的是有关测量的知识,第二幅图提示有关加减法的知识,第三幅图提示有关观察物体与图形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时,教师应在看这三幅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学到了什么知识,然后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在小组中交流。
例如:第一幅图可以提出:测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测量长度单位有什么?通过学习,你脑海中的1厘米、1米有多长?等等。
第二幅图可以提一些有关加减法的问题。
第三幅图,可以说一说图中的学生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形。
在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对所学知识进行检索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还学会了什么?
这样,借助书中的图片提示,教师为学生铺设了一个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回顾的基础上与小组,与全班同学进行了交流,既是一个潜移默化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整理的过程。
二、成长足迹
这一栏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学生成长记录的方法,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估的一种方式,教材提出了“我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最有趣的数学问题”“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教学时,还可以根据班级中情况提出其他的问题。进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与交流。教师可为学生创造展示成长进步的舞台。如“成长阶梯”,“展示空间”让学生在展示自我成长中获得成功的体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练习设计
如果说“整理与复习”的前两个环节学生在自我回顾,自我展示,集体交流中的自动与互动中初步反思了所学知识,建立了整理与复习的初步意识,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火花的话;而“练习”这一环节则是火上浇油,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在这一环节结合整理复习的内容;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数学小天地,为学生准备四个空间。通过“生活空间”、“计算天地”、“实践空间”、“游戏空间”分别安排生活中的数、计算、动手操作和数学游戏,有梯度的进行练习。练习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既可以先在小组中交流,也可以教师搭建看台,让学生联动。
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建议:
一、 学到了什么
教材中的三幅图,同样是对学生学过知识的一个提示。第一幅提示100以内的加减法,第二幅图提示有关统计的内容,第三幅图提示有关购物活动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等内容。教师可在看这三幅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然后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在小组中交流,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你还学会了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一阶段的学习收获。
二、 我的成长足迹
这部分的教学除了包括《整理与复习(一)》的三个问题外,还增加了“我用数学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问题”《整理与复习》的要求要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可以适当加以指导。
三、 练习设计
在练习设计方面,可继续保留《整理与复习(一)》的四个空间可以将生活空间的内容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购物游戏变静为动,在学生明确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游戏,培养学生的理性选择能力。
总之,在整理与复习的教学中,我们可借助“你学会了什么”,为学生铺设平台,让学生先自动,再互动;借助“成长足迹”,为学生构筑舞台,让学生展示自我;借肋练习,架起看台,营造擂台,让学生联动的同时,产生振动,在整理与复习,回顾与反思中自主学习,自我提高,自觉发展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凸显学生的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