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传染病中,与猩红热具有相同传播途径的是( )
A.白喉 B.伤寒 C.丝虫病 D.破伤风
2.传染病的致病因素是( )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病原体 D.易感人群
3.进行预防接种的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增强体力
4.与蛔虫病具有相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是( )
A.血吸虫病 B.丝虫病 C.伤寒 D.白喉
5.体表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是( )
A.血液和淋巴 B.呼吸道黏膜和肺
C.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D.皮肤和体表黏膜
6.麻疹的易感人群是( )
A.正患麻疹的儿童 B.未出过麻疹或未注射疫苗的人
C.各个年龄段的人 D.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
7.下列传染病中,属于体表传染病的是( )
A.蛲虫病 B.丝虫病 C.疟原虫病 D.血吸虫病
8.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是( )
A.吸血昆虫 B.土壤、水 C.空气 D.餐具
9.肺结核的传播途径是( )
A.空气传播 B.水传播 C.饮食传播 D.接触传播
10.某医院接收一位传染病人后,及时隔离并立即开始治疗,这一过程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以上三者都是
11.按传播途径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 )
A.消化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血液传染病 D.体表传染病
12.医生建议某乙型肝炎患者的家属注射乙肝疫苗,此举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杀死病原体
13.下列传染病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是( )
A.疟疾 B.狂犬病 C.肝炎 D.流行性感冒
14.下列各项中,属于消化道传染病的是( )
A.肺结核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血吸虫病 D.细菌性痢疾
15.一切人员入境时,必须要进行检疫,其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 B.计划免疫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者
16.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
17.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 )
A.侵入传染源的途径 B.离开传染源至易感人的途径
C.离开传染源的途径 D.离开易感人至传染源的途径
18.既是传染病的传染源,又是其传播途径的是( )
A.患乙型肝炎的人 B.家里的猫、狗
C.消化道传染病人用过的杯子 D.带有疟原虫的蚊子
19.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指( )
A.患者的生活空间 B.患流行性感冒的患者
C.患者使用过的毛巾 D.空气、飞沫
20.下列各种传染病中,由体表开始传染的是( )
A.破伤风、血吸虫病、狂犬病 B.白喉、麻疹、肺结核
C.黑热病、出血热、丝虫病 D.伤寒、蛔虫、蛲虫病
二.非选择题
1.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能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
2.消化道传染病的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只限于血液。( )
3.体表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的,所以又叫接触传染病。( )
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主要症状是: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等,又称之为红眼病。它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属于接触性传染病,病人眼睛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所以分泌物污染的手指、毛巾和洗脸盆等都是传播这种病的媒介。
(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家庭成员中有患者的话,主要预防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室里发现了患病的学生,应让其_______________。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此 举目的在于控制_________________。
(4)虽然家庭有的成员可能有接触病毒的机会,但不一定会被传染上,可能的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调查,患有流感的人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而周围的抵抗能力不强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可以引起流行性感冒。据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________,传染源是________,传播途径是________,易感人群是________。
(2)患者症状轻微时,一般可不用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痊愈,这是因为人体具有________能力。患者痊愈后,一般不会再感染同样的流感病毒,是因为体内已存在该种病毒的________。
(3)在教室中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
6.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的装片,蛔虫卵呈_____色,形状是_____。
7.人类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四大类,据表格中举出的四种疾病,按要求完成表格。
疾 病 |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 |
病原体侵入人体的部位 |
类型 |
流行性感冒 |
|||
病毒性肝炎 |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皮肤 |
||
沙 眼 |
体表粘膜 |
8.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9.爱国卫生运动对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有哪些作用?
一.选择题
1.A |
2.C |
3.B |
4.C |
5.D |
6.B |
7.D |
8.A |
9.A |
10.A |
11.B |
12.C |
13.D |
14.D |
15.A |
16.D |
17.B |
18.D |
19.B |
20.A |
二.非选择题
1.× 2.× 3.√
4.(1)眼睑粘膜(2)病人的手帕、毛巾、洗脸盆要分开用(3)休假 传染病(4)该人体内已存在该病毒的抗体
5.(1)流感病毒 患有流感的病人 空气、飞沫 病人周围抵抗能力较弱的人(2)免疫 抗体(3)经常开窗,保证教室内空气流通
6.棕黄 圆形或椭圆形
7.
呼吸道粘膜和肺 |
呼吸道粘膜和肺 |
呼吸道传染病 | |
肝脏 |
消化道粘膜 |
消化道传染病 | |
血液和淋巴 |
血液传染病 | ||
眼睑粘膜 |
体表传染病 |
8.答案: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所分泌的黏液,以及被黏膜所黏着的灰尘和细菌组成。随地吐痰有可能把病菌传播给别人,并且破坏环境卫生,是一种不文明行为。
9.答案:爱国卫生运动对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1)通过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可以清除一部分病原体和传染源(如患病的动物),起到控制传染源的作用。
(2)消灭苍蝇和蚊子等传播疾病的动物,起到切断有关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作用。
(3)减少人体感染疾病的机会,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起到保护易感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