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名师指导语文高考复习
        ★★★★
【字体:
名师指导语文高考复习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名师指导语文高考复习
中国高校网

语文冲刺建议:3夯实+3加强+1突破 

  现在离高考只有几十天了,语文复习备考要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才能见到实效。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将会有较大的调整。全卷26道题,比前一年减少两道。第Ⅰ卷从20道题减为15道,共45分,比前一年减少15分。其中第一大题从10道题减为6道。文学常识和现代诗歌鉴赏不考了,古代诗歌鉴赏改为主观题置于第Ⅱ卷。科学文章阅读保持去年的面貌不变。文言文阅读从6道单项选择题减为5道,而将文言翻译一题改为主观题置于第Ⅱ卷。第Ⅱ卷从8道题增至11道。共105分,比前一年增加15分。增加的3道题是名句名篇默写、文言翻译和古代诗歌鉴赏。 

  试卷变化的方向是,减少客观题数量,增加要求考生动笔写的主观题数量。试题的每处改动都反映出高考改革的思想,与改革的整体思路是一致的,即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 

  从2001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看,内蒙古、辽宁等13省(区)科目组,天津、山西等省(区)科目组,广东、河南等省科目组,难度系数分别是0.65、0.64、0.64。三套试题的难度均超过0.6,偏易。所以预测今年的难度有可能稍微提高。 

  针对以上变化,我们认为,要妥善应对2002年高考,就要做到三个夯实、三个加强、一个突破。 

  三个夯实 

  1.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一大题的6道题和第Ⅱ卷中的3道语言情景题,继承历年沿用的题型,考生经过长期演练,轻车熟路。要注意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准确率,力求不丢分或少丢分。 

  2.夯实文言文阅读。第Ⅰ卷的文言文5道客观题,多年一贯制,固然存在着一成不变、机械呆板的毛病,但由于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其他部分调整较大,估计这一块暂时还会保持稳定。这就为复习应考提供了便利,可以继承多年来的应考经验和答题技巧,保证拿高分。 

  3.夯实现代文阅读。科学文章的阅读,主要在于考查考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新知识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及成果,是人们在学习深入到一定阶段时必须要接触到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测验是为了检验人的学习的潜在能力。这一块的题目,答案来自文章之中,运用的是逻辑思维,学生对题型较为适应。虽然从2001年起,测试材料由科技文延及社科文,但题型、思维规律及解题技巧仍然一以贯之。所以,备考中要继续夯实,保证这一块拿满分。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还有一部分内容是文学作品,以主观性测试为主。对于这一块,要训练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分析鉴赏,抓住题目本身的诸多暗示去揣摩,化繁为简,明确题旨,筛选信息,准确表达。 

  三个加强 

  1.加强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突击训练。今年考默写的方式是给出标题或开头一句,要求考生默写全篇内容,而不是几年前的默写“名言名句”,要求写出提示句的上句或下句。因此,将课文要求背诵的内容和课外最常见的名篇名句集中起来,强化识记,并设计可能出现的几种题型突击训练,是必要的。 

  2.加强文言句子的直译训练。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重点词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时,才酌情用意译作辅助手段。主观题型的翻译是学生的弱项,要训练学生通读全句,标注要点;联系全文,准确理解;逐词对译,调整语序的技能和习惯。 

  3.加强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观题型训练。这个考点要求对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对课文中学过的典故能了解并作分析。诗歌鉴赏的命题可能就某一方面提问,也可能是综合的,还可能与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今年第一次用主观表达题考查诗歌鉴赏,要安排专题训练,掌握要领。 

  一个突破 

  近年来出现了高考话题作文题型,并设立了评分“基础等级”、“发展等级”。其目的是减少约束,鼓励创新。我们要狠抓基础,形成学生独特个性;鼓励求异思维,激赏创新作文。在目前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要想有所突破,宜从构思入手,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特性,设计几种构思套路,练熟备用。如“画龙点睛”法(篇末点出所叙人或事的意义,或其中蕴含的哲理。点睛之笔不在多而在乎精。“龙”要画活,“睛”要点准)、双线组合法(两条线索各有自己的流向,关键是选好汇合点,使之成为有机的统一体),以退为进法(先反向蓄势,把感情或情节或气势推向高潮,再逆向回跌,使文章跌宕起伏。关键是转换处要恰当,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要在高潮处逆转)、误会巧合法(通过事件的巧合造成一种喜剧效果,或利用误解和错觉,造成波澜)、列举点击法(这种写法,以材料充实见长。首先要选材典型,其次叙述精炼,三要恰当点评,提示材料的意义,表达主旨)、单刀直入法、以小见大法、以虚写实法、由果溯因法、对比反衬法、反思析理法、蒙太奇组接法、一字立骨法、正题反做法、超现实对话法、调侃幽默法、层层设疑法,等等。利用这些构思技法,求得作文的创新和突破,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辅之以一个好标题、一个好开头、一个好结尾、一个好卷面的要求及训练,把作文这“半壁江山”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愁高考不会取得好成绩。 

中国青年报 (湖北省黄冈中学 郭建设) 

名师谈高考:语文古文复习莫松懈 

高考语文试题今年即将出现的几个新变化,引起在校师生们的普遍关注。记者就此采访了西工大高三语文组的方先茂老师和徐殿东老师,他们都认为,今年高考语文应注意三类题型,即古文默写、文言文翻译和古诗鉴赏。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从前两年的28道大题减为26道;主观试题得分由去年的90分增加到105分,新的分值将集中在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古文翻译”和“古文鉴赏”上。 

  对于即将出现的三类题,徐殿东老师认为,“默写”将主要考察学生对一些名家名篇的掌握,其中考察古代文体的可能性最大。高考中的“默写”要求比较高,考生不但要能背诵全部内容,而且书写过程中不能出现错别字,否则不能得分。至于“文言文翻译”,将以古文名段和句子的翻译为主,命题方式可能有两种,一是直接给出一个文段,对其中的两三句话进行翻译,二是对一卷中出现的文言文在二卷中进行翻译,这种翻译的要求是“字字落实”的直译,考生如果全部意译则可能不会得分。“古诗鉴赏”将是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个难点,它要求学生对一首古诗进行评价和赏析,不但要会翻译,还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写作意图,从诗中读出其风格、语言、以及各种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它的“难点”在于目前还没有任何“样题”和“评判标准”来参考,考试中凭考生自己的古文修养去发挥,评分时受阅卷人的主观因素影响也较多。对此,方先茂老师预测,“古诗鉴赏”将会集中考察学生对“写作技巧”和“中心思想”的把握,可能侧重其中一方,也可能综合两者考察。 

华商报 


高考名师指导之语文篇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特点: 

  (一)稳中求变。试题以语文知识作为基础和载体,使学科中的知识立体化、体系化、网络化,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的学科能力上,更注重主观试题的开放性,更注重考生的思维和创新。最突出的是第三大题的阅读题,题材由科技文改为社科文,使试卷的“语文特性”更加鲜明。试题中测试学生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新能力的成分有较 
大的增长,如14、16、19、21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18、20、23、25题考查逻辑推理想像能力。 

  (二)回归传统,务实科学,一如既往地重视表达能力的考查。“回归传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试题内容除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等题目继续保留外,第三大题的文物考试阅读材料,作文题“诚信”的命意等,体现着命题者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二是题型,如第1题重新考语音,纠正了近两年来“语音考查悄然退出了高考语文试卷”的片面结论,而且提醒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任何时候也不应该放弃或松懈。再如文言文阅读,放弃了2000年试题中考查所谓“句式”的那种不伦不类的题型,题目设置平实自然。回归传统体现了务实科学的精神,把着眼点放到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上,放到语言表达题的科学设置上。 

  对2002年语文复习应考的建议: 

  (一)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能力。高考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原则,对我们的总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科学、更有序地训练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鉴赏能力。而不能摆花架子或寻求一蹴而就的捷径。 

  (二)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练之有“法”,除了有训练量的保证外,更重要的是加强题型研究,给学生提供规律性的解题钥匙。 

  (三)重视“语用”训练。语言情景题(改病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句式的变换、仿写、选择,语句扩展,语段压缩等等)要有专题突破的措施,总结规律,强化技巧,落实操作性训练的“序”和“量”。 

  (四)作文训练要到位。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多种形式和内容要顾及到。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训练审题能力。即使是如近年的开放式作文,审题不当也很难写出内容深透的好文章;②关注生活,关注优秀文化传统,关心社会,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其认识能力;③重视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写好规矩文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加强创新思维训练;④加强思想修养,进行思想感情训练;⑤注重表达,强化情文并茂的针对性训练。 

  备考资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挑战名牌大学:高考语文考纲例释与能力测试》、《热点冷点难点系列:高考语文热点冷点难点》、《3+X高考语文考试教程》(文阜郭建设 黄冈中学高级教师) 

长江日报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