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
【字体:
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山东省莒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王永富 葛允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由教师简单浅显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么教,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那么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转变教学方式呢? 
    一、改变教法,引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针对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使学生乐学。  
    1、运用儿歌组织教学。 
    一年级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 儿童喜欢诵唱儿歌,教学时可自编儿歌引发学生兴趣,组织教学。如:“上课了,快坐好,仔细听、动脑想。”(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男生、女生来比赛,看看谁能争第一?”(展开男女生朗读、识字等各项小比赛);“眼睛眼睛看哪里?眼睛眼睛看黑板。”;“有一个同学没坐好,请你快快来坐好。”(集中学生注意力);“真棒真棒,你真棒!向你学习我也行!” ……  
    教师和学生一唱一和对儿歌,既简单,又很有节奏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走神的机会。在教学时,经常变换儿歌,能消除学生厌烦心理、维持课堂纪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2、 运用音乐进行教学。 
    将学生熟悉的曲调纳入课堂教学中,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小小的船》时,就用这首曲子导入新课,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教学复韵母“an、en、in、un、”时,我启发学生自编儿歌记忆这四个复韵母的音和形后,就用学生编的儿歌配上《一只小鱼游来了》这首歌的旋律,让学生来唱一唱,整堂课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兴趣盎然。 
    3、运用游戏进行教学。 
    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上,教师将各种游戏融于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时时充满新鲜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执教《太阳》一课时,借助讲述“后羿射日”的故事,让全体同学帮后羿一起射太阳。引出识字小游戏——争当“射日小能手”(画面上有十个太阳,每个太阳下面藏着一个生字,学生认读正确,太阳会从天上掉下来)。通过游戏复习巩固了认读和生字识记。形式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 
    再如:学习《早操》一课时,我安排了用学过的生字摆句子游戏,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能感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能通过这一情境将注意力和思维都投入到课堂之中。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下,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活跃,有效地巩固了识字。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很容易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地去学习。 
    如:《太阳》一课,要想仿照课本的句式说太阳还会从哪里出来,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是很难的,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在黑板上先画了一朵白云,又在白云旁边画了一个太阳,说:“天空中,太阳是从白云间冒出来的。小朋友,你能和老师一样画一画,说一说吗?”这个环节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画各种各样,想象丰富,创新思维的萌芽由此形成。一个学生画了大树,在树梢上画了一个有眼睛而且张开嘴巴笑的太阳,他说,森林里,太阳是从树后笑哈哈地升上来的。一个学生画了大海,画了一群小鱼,说,大海里,太阳是小鱼给请出来的。还有一个学生画了一道彩虹和一个太阳,说,天空中,太阳是彩虹给送出来的……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再如《大家都说普通话》一课,在导课环节中,我先给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想象小狗、小鸭子的叫声像什么?学生们在思考、交流中了解了课文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在黑板上贴出了很多亮晶晶的小星星,当学生表现好的时候,就到黑板上“摘”一颗小星星,这样,把学习知识与评价有机结合,使学生始终保持了高涨的学习情趣。 
    三、师生合作,增加感情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成为朋友,才能使学生乐学。在语文课上,我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表演,一起做游戏。经过一段时间,我可喜的发现孩子们敢想敢说,主动与老师交往,学生喜欢老师,老师也喜欢学生。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太阳》一课时,与学生一起做“小太阳找朋友”的游戏。学生各自拿着自己亲手画的小太阳闯关,我手里也拿着一个小太阳问学生:“你想不想得到我的小太阳?如果想得到,就要闯关。一、读出它背后的字,二、用这个字组词或说一句话。”学生闯关后,老师就把小太阳贴在他身上。然后,学生也同样问老师,老师回答正确后,学生就把他手中的小太阳贴在老师身上。这样的游戏,加深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师生亲情。在教学生巩固认读生字时,进行角色转换,我谦虚请教学生:“你们能当小老师,领我读生字吗?”学生兴趣盎然,领读得认真极了!学习结束后,老师有礼地向学生表示感谢,学生自豪感油然而生的同时更喜欢老师了。  
    四、评价多样,促进发展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多花样、多渠道、全面地评价学生又是鼓励学生乐学、会学的手段之一。  
    如:教学《早操》一课时,引导学生读儿歌,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语“你读的好极了,真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你的声音真响亮,看,小露珠听的多开心啊。”在教学拼音时,老师随机说:“大家的记忆力真强,老师小时候记拼音可比不上你们。” 
    再如:在识字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这样的评价,“你真是个有心人,在生活中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小朋友们都佩服你。”“你通过想象,一下子就记住了飞这个字,这个办法真好。”“你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这真是一个记字的好方法。” 
    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改变旧的教学方式,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乐学、会学。才能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