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心病”重的原因与儿童的家庭环境质量、母亲的教养行为、母亲对儿童的态度关系紧密。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专家张文新认为,与父亲相比,母亲群体的消极因素比较突出,急需社会的支持与关注。母亲的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育儿行为的重要因素。母亲受教育水平越高,其感觉到的抚养压力越小,对儿童行为的支持越多。城市母亲受教育水平高,一般有较固定的工作,家庭经济收入比农村占优势,而且具有合理、科学的育儿知识;而在农村,仍然保留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母亲主要是照顾子女、操持家务,文化程度较低,给予子女在学业以及社会方面的帮助较少,因而农村母亲感到的抚养困难较大。
调查还发现,在山东,母亲的学历普遍低于父亲,而且下岗职工中母亲比例远远高于父亲。这对母亲的心理与行为构成极大威胁,并直接给儿童的发展与心理健康带来较大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