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影响农村小学“三位一体教育”实施的因素及对策
          ★★★★
【字体:
影响农村小学“三位一体教育”实施的因素及对策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影响农村小学“三位一体教育”实施的因素及对策
通州市五总小学    邱国彬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深化素质教育。李岚清同志指出:“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应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全社会都要支持和关心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素质教育的环境不再是应试教育下封闭的教室环境。学校、家庭、社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三大场所,发挥其协同作用,实现三位一体化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我校从97年3月起,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实施过程中,家庭、社会积极配合,但也有一些消极因素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
    经过调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人类进入封建社会以后,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也形成了巨大的副作用。“十年动乱”后,高考制度的恢复,又一度让望子成龙的老百姓找到脱离农门、改换门庭的“金钥匙”。“应试教育”的弊病造成人们以分论英雄,凭分定能力。尽管教育部门一再加强“双基”教学,但农村小学依然“语数独尊”;尽管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在更新,但农民群众只相信“书中自有黄金”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有些甚至成为子女上学的唯一指导思想;教管部门的某个层面没有真正放下“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致使村小的领导和教师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所有这些,导致素质教育走到农村学校就迷了路,检查也是看一些非系统化和临时“措施”,以至教师误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形式大于内容”的教育。
    二是家长知识结构的影响。知识水平决定了家长认识教育的深刻程度,决定了他们关心、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的态度,也间接反映了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97年4月,根据调查,我校二百多名学生的家长中,高中以上文化占有14%,初中文化占55%,小学以下文化占31%。从调查研究中,我们概括了家庭教育的态度不外乎四种:一是家长关心子女成长,要求严格,方法适当;二是家长责之过严,恨铁不成钢,结果适得其反;三是家长溺爱子女,娇惯放纵,导致不良结果 ;四是家长自身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家庭环境的不睦,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是生活水平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家长跳出农门打工或经商的人数日趋增多。据统计,在校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经商的占有51%,双亲长期在外的占15%。为了赢得时间,提高收入,多数是母亲照顾孩子,有些是家中的老人或亲友的捎带。而经济收入的增长和世面的拓宽,有些家长认为有了钱就有了教育,有了钱就有了孩子的未来的教育观。为了沟通自己与孩子的感情,他们用金钱铺路。即使要求过份,也要满足孩子的无理欲望。这样孩子将“勤劳节约、艰苦朴素”等到美德抛之脑后,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排斥,甚至于抵消。
    以上因素,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从而使学校教育面临严峻考验。学校发挥“三位一体教育”主体优势,成为当务之急。如何使学校成为“三位一体教育”的主阵地,排除家庭教育干扰因素,我们采取了以下对策 :
    一、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家长,切实转变其教育观念。
    首先,我校紧密依靠当地党政,积极开展宣传活动。97年3 月,学校牵头组建了社区教育网络,邀请乡党政领导指导社区工作。乡长和文教助理任社区领导组的组长和副组长,聘请施教区四个村支书、企业的厂长和关工委离退休老干部为委员。学校制定计划,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一思想,掌握动向,协调行动,开展工作。运用村、企业广播、黑板报等舆论工具,使宣传进村入户,贴近民心。
    其次,加强校园内部管理力度,促进学校自身发展。校园建设我们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向八方求援,仅97年暑假,我们向乡财政、友好单位、村企业争取资金两万多元,完善了教学设施,改善了教学环境,达到了硬件更硬,软件不软的目标。如今校内四室齐全,环境正向净化、绿化、美化、教育化的目标稳步迈进。
    我们加强了师德规范建设,整顿了教育教学秩序。学校制定了学习、办公、教研等一系列奖惩制度,保证了教学秩序的正常、正规、有序;学校很抓课堂教学质量,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严禁教师加班加点,家庭作业做到限量限时保质。周六上午兴趣小组活动,学生自愿参加,自主择项。根据省定实施素质教育的“十条基本要求”,班级平时不考试,学校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业务考核的主要依据。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不排名次,不张榜公布,学校内部掌握。改进对学生的评价,认真填写《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以写鼓励性评语为基点,由此增强孩子自信心,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闪光点”,正确看待孩子的全面发展,淡化家长论分观念。两年来,家长看到学校在发展,感到孩子在进步,再也听不到对教师的任何埋怨,对学校的教育放了心。
    二、 全员培训家长,提高家长素质。
    家长教育孩子无能为力或力不从心时,就会慨叹自身知识的贫乏的教育方法的单调。当孩子对家长的威信动摇时,家长就会寻求挽回自己尊严的教育方法,从而靠学校教育,产生学习需要,鉴于此,我校在建立社区教育网络的基础上组建了家长委员会,吸收了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且对家庭教育比较热心的12名家长加入到家庭教育的研究队伍,并开办了家长学校学校领导和一批富有创新、研究意识的教师担任家长学校的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家长,系统地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向家长介绍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营养常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指导家长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家庭不幸,支持、配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办学过程中,我们针对儿童年龄特点和农村小学的具体情况,完善了家长培训的模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低、中、高三个层级的家教学员班,分层级教育。根据家长文化层次和“委托学员”的年龄特点,讲课教师用普通话和方言语言教学,内容以新鲜实例为主,形式多样,有专题讲座、实课观摩、教育录像、得失交流等。为保障家长学校的正常运作,开学做到“三落实”:专题落实、时间落实、讲师落实。为确保实效,各科教师协同配合,准确向讲课老师提供学生在校的近期发展情况,讲课教师召开家长委员会,了解孩子在家和社会的发展动向。充实专题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期末评选“合格家长”和“优秀家长”,条件三公开:要求公开,方法公开,结果公开。优秀家长的育子经验通过乡村广播站向社会推广。学校表彰教学有方的教师,将家教辅导成绩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做好工作,观念是先导。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是个复杂的过程。除了学校要引导家长认真学习外,教管部门的某些管理者,也要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眼,彻底放下“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替农村小学的教师和学生松绑。农村小学的广大教职工,更要放胆实干,充分发挥在“三位一体教育”中的优势,用争创一流的开拓精神,去实现素质教育美好的明天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