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三校生及前途
人们把中专、技校和职高的学生统称为“三校生”,随着普高的持续升温,特别是对北京考生的特殊优待,(北京考生上大学录取比外地考生可低100多分),家长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上高中,导致三校生的生源素质越来越差。另一方面,几年后,初中毕业生要比目前减少一半,教委为规范教育,要将现有的学校要减少三分之二,很多学校为了生存、为了经济利益,为了做大做强,多招学生都采用了免试入学的招生模式。结果是有相当部分在原来学校就存在学习障碍,品行不端(如我校有近三分之一学生带有处分)的学生进入三校。校园里、课堂上骂人声不绝于耳,打架、毁坏公物、抽烟现象经常发生。在上课时,大部分学生不注意听讲,不做笔记。教师把维持课堂纪律作为头等大事,校方也把课堂纪律好坏作为评价教师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我校是文科类中专,毕业后绝大部分学生从事商业、服务业工作,工作极不稳定,实习工资与民工一样,月薪300元左右,而一个本科生,月薪最少也得1500元。也就是说,经过几年学习并没有主要提高学生就业的能力和竞争力。尽管北京的工作机会很多,但北京的人才素质较高,特别是有相当多外地人才参与竞争(比如我校有一半教师是外地的)。许多工作并不需要高学历,但高学历人太多,而三校毕业生实际上是北京学历最低的,是弱势群体,也是将来易下岗的群体。
不是常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吗,爱因斯坦、爱迪生不是也有学习障碍吗,但是别忘了,他们是特殊的个例,他们在某些方面有障碍,但同时又在别的方面是天才。对个别学生,有可能个别教育才能成为人才,而面对众多的个别生,你怎么办,你精力够用吗(爱迪生也是他母亲教育成材的)。
面对这种现状,教师显得无奈,家长显得无奈。我班毕业生有三分之二选择毕业后再学习的路,当然大多数人不可能考进正规高职,只能进免试高职。宏观上,全国的教育质量普遍下滑,很多大学有了放弃了办高职的计划。我国面临中等方面的人才的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