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内容具体 表达完整
        ★★★★
【字体:
内容具体 表达完整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内容具体 表达完整  
——记事类记实作文教学设计  
江苏 郭根福  

--------------------------------------------------------------------------------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一般从中年级开始学习作文,要练习写简单的记叙。”记事类记实作文是以记叙事件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学写简单的记叙文,首先要练好记事的基本功,因为记事是人们日堂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同时,它又是写人、写景、状物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练笔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记事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记事类记实作文的教学目标是:(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身边熟悉的事情,丰富习作的素材。(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和如何把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具体的习作方法。(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回忆,选择习作素材

1.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回忆生活的兴趣

同学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你打开记忆的闸门,你亲身经历的一桩桩往事便会浮现在你的眼前:在街头巷尾、校园里、家里、村子里、上学路上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儿,夏令营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时的欢乐……在这些事情中,有的使你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和启示,有的使你学到了新的知识,有的使你增长了见识和才干。

同学们能不能把你认为最值得告诉老师的那件事向老师介绍一下呢?请根据下面的图示好好回忆一下:

地点()

↑

()人物←最值得告诉老师的那件事→时间()

↓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或调整写作素材

分四人小组互议时,教师提出互议要求:①你为什么要向老师介绍这件事?②你还有更值得向老师介绍的事情吗?如果有可以调整。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有目的地向学生渗透“中心思想”的教育;二是注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选材的积极性。

二、指导构思,教给习作方法

1.指导学生学会自拟题目

(1)启发谈话:同学们都想把自己最值得告诉老师的那件事介绍给老师,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可能听你们一一介绍,你们能不能把要告诉老师的那件事写下来给老师看呢?不过,要把这件事写下来,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习作的题目。

(2)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记事类课文或自己读过的记事类习作,并启发学生思考:记事类的文章我们一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确定文章的题目?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记事类文章拟题的基本规律:即既可以按时间或地点拟题,也可以按中心事件拟题。

(3)让学生根据回忆的习作素材自拟题目。

2.帮助学生掌握“有序”表达的方法

(1)启发谈话:同学们读过许多有关记事的文章,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2)教师归纳小结。记事的文章,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

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来组织安排材料。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一步一步从头写到尾,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

倒叙——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发展变化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地选择表达的顺序,并列出习作的提纲。

3.教给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头的方法

万事开头难。学生在习作构思时,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开头难”。因此,教师在习作指导时,要教给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头的方法,这样做,一是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二是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开头难”的问题。

(1)启发谈话:一篇文章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能产生“开门红”的效果,因为读者看文章往往是从开头读起的。但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文章开头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想一想:在你读过的记事类文章中,哪些开头的形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教师归纳小结。就写一件事而言,常见的开头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如“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肯劳动,连过年都更有滋味,更有乐趣。”

抒发感情——直接渲染文章气氛。如:“我今年小学即将毕业了。从不懂事的小孩,到胸前飘着红领巾的少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值得回忆的往事啊!在这些往事中,最使我难忘的,是张老师带病给我补课的那件事。”

说明情况——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人公作简要的说明。如:“金秋十月,故乡的柚子熟了。旅居海外的伯父带着他15岁的女儿从遥远的南美洲回到了浮云镇。第二天一早,堂妹就嚷着要我陪她去买柚子。”

提出问题——以吸引读者关注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鹏鹏虽然有个储蓄罐,但今天储,明天用,所以总是空着。可是最近不知什么原因,储蓄罐渐渐地满了,沉甸甸的。谁知好景不长,一天,我摇了摇他的储蓄罐,空空的了。钱到哪儿去了呢?我的心里顿时升起了一团疑云。”

展开联想——从某一个事物追溯到某一件事情。如:“每当我看见珍藏在抽屉里那张我和李老师合影的照片时,就想起一件十分羞愧的往事。”

开头的方法尽管有多种多样,但具体写作时,还要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可以用一种方法开头,也可以将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开头。

(3)先让学生根据习作的需要写一个开头,然后教师指名交流,并作适当的指导。

三、学生起草,完成习作初稿

学生起草时,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在25分钟内能完成习作初稿的学生授予“耕耘奖”。

四、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教师讲述1-2个古今中外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调动学生修改的积极性。

2.示例修改,突破难点

学生写记事类的文章,常见的毛病就是不能把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即重点部分)写具体,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出示典型的“病文”,组织学生讨论修改,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的方法。例如:

学骑自行车

(病文)

每当我看见别人学骑自行车的那“笨”样时,我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学骑自行车的事来。

那一年,我家里买了一辆新自行车。我看到它,高兴极了,说:“这车要是给我骑,那该多好啊!”这时,妈妈在一旁听到了,笑着对我说:“你要是会骑,就给你骑。”妈妈的话,激励了我,使我下决心一定要学会骑车。

就这样,我一放学,做完作业就去学骑车。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不知摔倒多少次。我最后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古语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有决心,什么事都能学会。从我学骑自行车这件事来看,就证明了这一点。

修改提示:

以上这篇习作,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是否清楚?重点部分是否写得具体?用“——”划出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地方。

3.学生自改习作。要求学生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记叙是否完整,重点部分是否写具体”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4.分小组互批互改。

5.课堂交流。要求学生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6.对通过修改习作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授予“百花奖”,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

五、指导评赏,成就激励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的习作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许多精美之处,这是你辛勤劳动的结果。请你将自己习作中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让他们与你一起分享成功的欢乐。

2.分四人小组评赏。可以评赏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评赏他人的习作。

3.鼓励学生自告奋勇走上讲台评赏自己的习作或评赏推荐他人的习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4.对评赏得好的同学授予“浪花奖”。

5.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或学校同年级内)传阅。

6.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习作向少儿报刊投稿。

【评析】

以上作文教学设计,体现了作文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这一现代教学思想。

第一,突出了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地位。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自主参与贯穿在自主选材、自我构思、独立修改和评赏等各个教学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上。

第二,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主体参与。根据记事类记实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有目的地教给学生如何拟题、如何有序表达、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等方法,这些方法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教师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的,从而实现了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第三,重视在习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事来写,确保学生习作素材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其次,从拟题到构思,鼓励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这样可以克服学生习作中千篇一律的毛病,使学生的习作充满个性色彩。
 

--------------------------------------------------------------------------------
 
 
    最新文章:  
 内容具体 表达完整 
 
 浅谈板书艺术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五彩池》愉快教学设计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