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阅读教学 朗读先行
        ★★★★
【字体:
阅读教学 朗读先行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如果忽视朗读训练与指导,学生对朗读表现出随意性,很难练就朗读基本功,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实践证明,朗读训练有许多好处: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课始,可通过录音、教师范读等,创造出情境,就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有利于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的语文教师总是在朗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绪,通过读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抒发情怀。
    第三,有利于从读到写、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联系,提高表达能力。朱自清讲过:“朗读对于说话和作文也有帮助。”
    第四,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经常进行朗读训练,能增强学生对语音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赏力。
    当然,朗读好处还有很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然而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靠日积月累,要勤读、多思、不断地训练才能提高。因此,语文教师不能急于求成,需在多训练的前提下求质量,一般说来,朗读训练的质量大体有三个层次:第一,正确地朗读,要求做到“五不”。第二,流畅地朗读,正确把握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让学生自己训练使用什么语调(平直、升昂、降抑、曲折),怎样停顿、确定重音、语速等。如朗读《林海》中的三次“亲切与舒服”,要读得一次比一次升昂。朗读含义深刻的句子时,要以曲折的语调来体会作者或主人公那复杂的内心世界。第三,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文章的特点、风格、神采。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通过朗读要震撼学生的思想,并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边读边想,想象当时的场面、人们的心情,理解总理倍受全国人民的尊敬、爱戴。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的焦点。但在教学中我们却发现:一些学生不愿读书,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有的同学读书东张西望,有的同学读书有口无心,不能入情入境。这些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这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切实地进行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 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
    学生对比较有浓厚的兴趣,抓住这一特点,在朗读训练时,多采用比较朗读。⒈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鸟的天堂》中一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理解“颤动”一词时,我让学生把“颤动”换成“抖动”、“蠕动”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在一换一读中,很快理解“颤动”的意思,并且兴趣盎然地读,体会到作者谴词的精炼,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⒉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课文中总有一些类型比较特别的句子,如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等,对这些句子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既使学生读出这些句子的特点,又有助于他们领悟作者的情感。
    二、 借助图像看图朗读。
    低中年级课文中,有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训练,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二年级课文《2008  北京》描述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场面,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们欢呼”、“锣鼓敲起来”、“长龙舞起来”、“五彩的烟花映红了天空”等图画,再指导学生朗读,要把人们那快乐、激动的心情表达出来。学生受到图画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
    三、 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与之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月光曲》时,边读课文,边播放《月光曲》,音乐一起就使人置身与当时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内容与音乐节奏互动,如同沉浸在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中融景,景随声出,这样,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诱发了灵感,而且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富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
    教学生读范文,是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由视觉到思维,经过理解加工,转换成有声语言来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狼和小羊》一文中两个角色:狼、小羊,指导朗读时,首先是分角色朗读前的铺垫,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归纳出狼和小羊的个性,狼——狡猾、凶残、骄横、蛮不讲理;小羊——温和、善良、软弱、楚楚可怜,在学生脑海中打下了两个角色各具有的性格烙印,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先揣摩出两者的语气、语调,并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而心领神会地读出了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形神兼备
    五、 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创造性地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有感情地读,重视学生独特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感情朗读”是一种个性化所为,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感悟语言的能力、想象能力、朗读水平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因此朗读的处理方式也各有特色,如果教师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都像“学生×××的样子朗读”,那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一口号怎能落实?因此,学生通过理解内容创设情境、发挥想象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六、 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诱导学生进入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表演能力,同时在表演中掺入了自己的言行,这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神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提高学生朗读质量,让学生从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