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学会提问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
【字体:
学会提问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为了探索新课标如何在课堂上真正落实,我校开展了“自主探究模式”的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觉得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 阅读主要在于理,要理解就必须读,必须想。读读想想,首先要有问题。因此,学生学会提问,自主探究的模式才得以真正落实。
    第二、 过去的阅读教学,常常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回答。结果是大量的、琐碎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学习,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因此,教会学生提问,既是促进教学改革,把教法改为学法,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具体途径。
    第三、 学生学会了提问,才能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期望。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学中,教会学生提问,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斑斓的阅读春天中走过一个个充满灵气和创意的“哈姆雷特”。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第一、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提问。
     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精辟的提炼、主旨所在,犹如文章的“眼睛”。启发学生通过课题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使阅读带有浓厚的趣味性。如教《草船借箭》一课,读题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题目,让学生明白“借”是关键词,于是就“借”字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谁借箭?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怎样?同时,启发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以人物命名的课文写他(他们)的什么?作者为什么写他(他们)?以中心事件命名的课文,写谁去做什么事?时间、地点是什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用其它方法行不行等。这样,针对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课后搜集资料问题解决了,课文也就懂了。
    第二、 从中心入手,教会学生提问。
    中心是文章的心脏。学生抓住了重点段落中的中心句相问题,就能探求到问题的实质,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对解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詹天佑》一文,第一句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学生读这一句话时,提到:“詹天佑的杰出、爱国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就这问题展开了探究,通过阅读、再质疑,很快掌握了课文的内容。 
    第三、 从词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
    课文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真钻研,仔细领会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如教《草船借箭》一课,学生读第一句:“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时,都会抓住“妒忌”这一新学词提问。有的问:“‘妒忌’是什么意思?”有的问:“周瑜妒忌,诸葛亮会怎样做?”“诸葛亮又会如何对付周瑜?”还有,学习《狱中联欢》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真有意思,这里又可以唱歌,又可以跳舞。开联欢会,还有人架上机枪,保卫我们的安全咧!”学生提出:“敌人真得会保卫我们的安全吗?”只要引导好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引导学生提问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节段提问法,从文章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提问,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挑起矛盾来发问,假设性提问,课后拓疑等,只要我们能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会学生会问、善问,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兴趣必定浓厚,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必定能发挥出来。难怪大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我们:“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多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开发文化的宝库和宇宙之宝藏。”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