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更新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学习创新
        ★★★
【字体:
更新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学习创新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走向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伟大使命。教育创新的基础是教学手段的创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习惯于知识的传播,我们的教师习惯于扮演传道士的角色,我们的学生习惯于跳钻教师的思维魔圈,从而使教学丧失了应有的多姿多彩和生动活泼,步入了程式化、模式化的怪圈,使得学生创新的火花往往得不到呵护,反而常常被无情地扑灭。教育需要创新,教师渴望教学创新,学生呼唤教学创新,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教师应在课堂内有限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获得新知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设疑引思,激活创新思维
    教师要营造自由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不断产生新设想。在学习新课之前,我首先出示新课题,让大家自由发言,根据课题,你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去解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读完课文以后,再让大家对刚才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这样大家虽刚接触文章,但已对文章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讲解起来就轻松多了。比如,在学习《小音乐家杨科》这篇文章时,同学们提出了十几个问题,像杨科是哪个国家的?他多大阿?为什么人们称他为小音乐家?他的生活怎样?结果怎样?等等问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也掌握了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的学习方法。
    二、参与操作,激发学生求知探新的兴趣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同时,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把客观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的我要学,改变被动消极的学习局面。我在讲授《威尼斯小艇》时,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动手制作。每人动手制作一只漂亮的威尼斯小艇。(2)同桌相互扮演船夫演示。让桌面当作河,书本、笔、文具盒当作水中的小艇,让学生拿着自己的小艇在水中自由穿梭,体会船夫发驾驶技术。(3)设计。让学生们都大胆地到黑板上设计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有的同学设计水面,有的同学设计两岸的楼房,再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小艇贴在水面上。不一会儿,一座美丽的水上城市就诞生了。(4)扮演船夫。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船夫,其他同学读课文。(5)评比。根据学生们的表演情况,评出最佳船夫。整节课都是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完成的,同学们兴趣盎然,课文内容掌握很快,几乎人人都能熟背。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
    教师表示表现出来的创新意思和创新能力是学生创新意思和能力得以培养的保证。它具体反映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对教学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抓好引入、执行、巩固三个环节,力求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一句话,发挥教师的创造力是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去教。创造性的教是要教师教的东西更少、更精,学生学的东西更多、更新;创造性的教是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猜测,激发学生尝试,调动学生想象、促进学生创造。教师应该相信,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人人都得到开发和发展。
    四、目标设置要有创新的导向
    目标设置要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对未知事物进行想象。如续写、补写、改些,就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在讲授《少年闰土》时,可以设计30年后闰土的写作目标,让学生在未知领域内拓展思维,按事物发展的规律想象未来,酝酿新的情节,展示全新内容。
    五、开展研究性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思,增强学生的创新兴趣
    传统的教育是要求学生按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定向学习,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思。无数科学家用用创新创造了历史。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抓住这一点,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创新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为兴趣可以转变为志趣,志趣可以转变为理想,而理想则可以成为创造力的动力。研究性的学习课程,能提高学生体验创新快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的创造精神,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利用不同方法获得实验结果时,体验创新的愉悦,提高学生自觉创新的积极性。
    六、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过去的教学法,是把知识喂进学生的大脑,不少教师把知识的答案简单地“交给”学生,甚至把题目的答案规定式的告诉学生,并宣布是唯一答案,而当今的素质教育,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学习方法犹如一把金钥匙,学生一旦拥有,就能利用这把金钥匙,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获得更多的知识。
    七、教学创新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人,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创新的必然选择。社会不仅需要杰出人才的创造,也需要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创造。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有些教师敌视后进生,使得后进生越来越差。按照发展的观点,任何人都是可以培养的。如我班曾有一位学生,因母亲过早去世,无人管教,性格及其孤僻,再加上家庭条件差营养不良,导致他丧失了自信心,学习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一,为使他同其他同学一起成长,平时我处处关心他,有时从家里拿饼干给他,有时拿衣服给他。为此,他的自信心增强了,各方面都很积极,因为他觉得老师没有遗忘他、鄙视他。学习上也逐渐有了进步,课堂上也能大胆举手发言,敢于上黑板做题目,课下也跟同学们有说有笑。他的变化,我深深的体会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此,在教学创新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快乐地成才。
    八、充分尊重学生,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让学生确实能够跳起来摘到桃子,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基础各不相同,对于他们的要求也应采取不同的层次,提问题时,复杂些的问题尽量让优等生回答,简单点的问题应让后进生回答,这样就可以树立起差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现在的小学生大都头痛写作文,尤其是差生总也写不好一篇作文,对这样的同学就该稍稍降低评价标准,当他们得到一个较好的评价时,心中就会喜悦,更会希望下次依然得到。这样他们的以后的作文就会大有进步,并接二连三地写出较好的作文来,甚至是真正的好习作。所以说,只要我们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水平相适应,他们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创造潜能,具有无限的创造力。
    总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教育,主渠道在课堂。这要以来与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以主人翁态度参与学习,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身时间能力和创造才能。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