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多年来有一个问题苦苦困绕着我,家长眼中的好教师是什么?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又是什么?我连续带了两个从一年级一直到小学毕业的班级。都遇到了一个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家长为孩子择师。家长千方百计找关系,要把孩子交给我带。更有这样一个家长,在我96年把他的大儿子带到小学毕业后,她找到我说:“老师,今年你又该带一年级了吧?”我说学校还没排课,不知道。可她很诚恳地对我说:“你教一年级千万告诉我。”我很奇怪,就问:“怎么,有什么事吗?”可这位家长的话一直萦绕在我耳边:“老二该上幼儿班了,你若教一年级,我就把他交给你,跟你上一年级,要不就赶不上你教了。”我当时真的不知说什么好,做为一个教师还有什么比赢得家长的这种厚爱更值得珍贵的吗?还有什么苦有什么怨不热爱自己的事业吗?
根据我亲身感受到的,听到的,从教近20年来体会到的,一个被家长,尤其是被学生认可的老师必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有“向师性”,再加上教师本身独特的魅力,学生定会“亲其师,信其道。”反之,则会误人子弟,害人不浅。教师的魅力究竟在何处?
一、学识魅力
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广博的各方面知识。在课堂上,能够巧妙的把教师广博的知识,象涓涓细流一样汇入学生心田。学生对拿着参考书,照本宣科的教师最反感。我遇到过这样一位老师,上课特别严厉,可就是本身素质不高,课堂上什么也讲不出来,但脾气满大的,有学生说句小话,回个头,动辄就开损,罚抄,学生私下恨死她了。说句实在话,我很同情我们的学生的,规规矩矩跟这样的老师上四十分钟的课,得忍受多大的折磨呀。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有33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课上得很成功,听课的老师们都忘了记笔记,听得入了迷。课后,人们问那位历史老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历史教师回答:“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可以说,对每堂课我都用一生来准备。但直接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十五分钟。”
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堂课,这准备就是终生与书籍为友。做为教师就是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与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活起来。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更新的时代,没有丰厚的学识底蕴,就不会有超前的理念,没有超前的理念,思想就会僵化,就不会感到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就会安于现状。我们的一些教师就是这样被我们的家长和学生淘汰的。难道这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吗?
二、语言魅力
说一句不是很高雅却又很实在的话,教师是凭着一张嘴养家糊口的。而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会思维的活生生的个体人。“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的40分钟生命得以增值”。让知识的泉水流进每个学生心坎,使学生明白“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我想教师的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说话不仅是语言技巧,更应该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上将自己对学生深深的爱,对所教知识的精通,对相关知识的旁证博引,溶入个人的语言,自成风格。如有的教师风趣幽默,谈笑风声;有的教师沉稳老练,语言精练;有的教师激情满怀,富有感召力……等等。这样的教师必定会向磁石一样牢牢的把学生吸住,学生上这样的老师的课,才是在求知过程中真正的享受知识,感受快乐,才会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三,人格魅力
加里宁说:“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的心理上的各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教师的工作有很强的典范性,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培养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缄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应该会爱,处事公正无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应该会笑,笑对他(她)的学生、朋友,笑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教师应该会做小事,尽可能的在教育过程中减少每一个教育失误的小细节,因为教育无小事。一个教师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我曾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个实例:有一个男孩,学习特别优秀,从上小学一直到上高一,总是班中前三名的学生。这个男孩上高二时换了一名数学教师,男孩认为新数学教师对学生不够一视同人。本来这和男孩毫无关系的,可男孩说什么就再也听不下数学课了,看到数学老师就反感。一学期下来,男孩由数学优秀生,变成了后进生,其他学科也跟着受影响,直到毕业男孩再也没能到优秀生行列,高考数学居然考了三十多分。教师应该会宽容,以尊重、理解信任去唤醒激励学生,把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孩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我们改变视角,看到那杯没倒满的水,“一半是满的”。(“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倒满的水,在中国老师这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外国老师那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
我们面对的是人的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我想教师的魅力就在我们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中。大到教师生活的全部,小到教师说的一句话,哪怕是一个字。为了不辱教师使命,我们每一位教师是不是都应该问问自己:“我的教师魅力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