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加强说的意识,促进有效学习
        ★★★
【字体:
加强说的意识,促进有效学习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而,加强学生说的意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这是英语启蒙教学的良好开端与前提。我认为,加强学生说的意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促进英语的有效学习。
    一﹑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敢“说”、愿“说”
新课标精神,“情感问题”已成为英语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与目标之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是进行英语基础改革的重要方面。情感态度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与学生积极地参加语言的训练,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反之,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大大阻碍了外语学习者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展现,因此解决“情感问题”势在必行:
    1、树立自信,让学生大胆“说”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英语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而教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都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信心倍增。如:学生在回答正确时,就用赞扬的口气,翘起大拇指:Great! Wonderful !Good  job!等,回答不完全时,用启发的语气You’re your best to think it over.回答胆怯时,用鼓励的语气,相信的眼神:Don't be nervous.I believe you!如此简单的话语和表情,却增强师生之间情感的互动,学生就会积极大胆地去思考,自觉地去进行语言的学习训练。
     2、建立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渠道为了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渠道。教师与学生共同协商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方式、时间和场合。如:我所担任英语教学的五年级某班中的一位女同学,性格内向,对老师和同学冷漠,不愿与他人交往,缺乏自信心,课堂上没有勇气发言。于是我放学后单独请她到办公室里做客,与她谈心,把自己学习时的情况讲给她听,使她认识到其实每一个人都一样地学习、生活,不是你一定比别人差,应该树立信心大胆地与别人交流。让她在课堂上大胆地说起来,演起来,使她知道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关心她﹑爱护她、帮助她。而对于另外一位虽活泼好动,却没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的学生,我采用了开班会的形式,让学生们共同讨论,发表意见,让他在大家的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时时注意,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二、搭建“说”的宽阔平台,使学生会“说”、能“说”
    马克思说:“语言是一种实践,只是由于需要,由于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学了能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 “说”是运用口语表达思想,输出信息的能力,具有现代意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位现代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在英语学习中,应着力于口头语言能力的培养,着眼于交际能力的提高。
    1、 建立科学的英语课堂,形成“说”的思维。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往往采用单线型直线式,这很难激发学生交际活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敢说,会说,能说的意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宜采用“网络”式教学,网络交互的形式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整个课堂在组织形式上形成一种师生共同寻求知识、共同发现规律、共同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伙伴关系。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辩论、相互问答、角色扮演、模拟对话,在这种一系列的语言实践和交互型环境中能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也有利于小学生“说”的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2、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说”得真实。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指出:“教学手段的优选是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案之一。”同样,教学方法对于实现“说”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尽可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初次使用英语指令时要清晰,并加以“Body language”,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既要适应学生年龄、能力和兴趣,又使他们感受一定的挑战,让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之下能说、愿说,说得快乐。课堂的口语化﹑交际化,能激起学生说的兴趣,情景对话、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自实践是小学英语课堂中主要的口语活动。 创设一个接近真实或半真实的交际场所,加强第二语言的输入,在这其中,每位学生都有话有说,有事可做。如有关购物、问路、生日晚会等主题时,其内容都十分贴近生活,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讲台当作柜台,黑板当作货物架,教师变成彬彬有礼、粗鲁无比的售物员,学生变成挑三拣四、蛮不讲礼的顾客。在教室里设点牌shop,bus stop,park,cinema,zoo,小组与小组之间的间隔成了road,street。教室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birthday party。这样的角色转换进行表演,把课堂变成了真正交流的场所。让我们来看看活跃在角色表演中的学生们,他们因有话题而谈,他们因分担角色而渴望交谈,他们因支配角色的情绪而尽量交谈。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说”英语的渠道。《英语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电教手段能使教学立体化、直观化,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用英语思维,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表达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完各种各样的水果单词这一单元时,用多媒体播放打乱顺序的水果图片和水果单词,然后让同学们上台一边讲,—边操作:This is a...It’s here.答后并陪有笑脸和声音奖励。为自己喜欢的水果选择形象和设计广告词,学生得到充分发挥的空间,兴趣更加浓厚了。同学设计出很多新颖、独特的广告:“我有一身yellow皮,雪白的果肉甜如蜜,beautiful身材象葫芦,my name is pear。”“非常lemon,一见好心情。”等。
    三、创设课外英语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说”入生活
《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在课堂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精心组织多种课外活动,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如初学英语时:Nice to meet you!Hello!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都可在平常的生活中充分地说起来,见面讲英语,再见道别说英语。教师还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轮流组织英语角的活动。我们还可以开展每周一诵、每周一歌等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的教室、办公室、微机房、红领巾广播站、自然实验室、图书室等场所涉及的事物的英语说法;让学生背诵报纸杂志上的小诗、绕口令、儿歌,唱一唱课本中的英文歌曲;组织学生看一些英语动画片,如《迪斯尼神奇英语》、《猫和老鼠》等,培养学生的语感。此外,还可举行英语歌曲比赛、情景表演比赛、朗读比赛等。这样,既拓宽了课本知识,又使拓宽的知识紧密联系生活,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经常说到的内容,因而,学生们非常爱说、乐说。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英语知识和技能,口语交际能力大大提高。
  英语课堂的布置能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启发、激励的作用:利用墙壁的一角来张贴儿童作品、小组习作、图片相片等,也可展览他们搜集的有关英语语言国家的风景名胜、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历史等方面的资料。这些都是教学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一种赞赏儿童学习表现方式,让学生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得更投入。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