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创新,必须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
          ★★★★
【字体:
创新,必须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创新,就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主体性的新的实践、新的组合、新的思考而得出新的结果的活动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讲,创新主要的不在于创造发明,而是能够善于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地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新问题,并具备相应的认知能力、调控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个体在创造过程中产生的新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就是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含有大量创造性因素。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如"学生学完《鲸》这篇课文后,对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鼓励学生质疑?quot;你还想了解鲸什么呢?"学生提出:鲸睡觉时闭不闭眼睛?母鲸一胎生几头小鲸?鲸还会不会回到降厣侠茨兀康鹊取U馐蔽医蚩瓮庋由欤睦ü檎易柿希亩量瓮舛廖镒约貉罢掖鸢浮N一刮丝沽艘桓鎏致刍幔诳瓮庋У降闹对僖肟翁茫ハ嗥舴ⅲハ嘌埃餐岣撸一棺虐炝艘环中”ǎ杂泄鼐ǖ闹疃嘀蹲髁烁黾懈爬āQü庋桓龉蹋莆樟诵矶嗫瓮庵叮蟠筇岣吡硕嘞蛩嘉芰Α?br> 二、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狭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以作文教学而言,学生思维呆板、思路狭窄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在于教师的指导框架让学生写作变成了一种笔答练习,内容结构大同小异,习作枯燥乏味。教师在写作前不必急于肯定某种思路,否定某种想法,褒贬某种材料,而应让学生多作联想,畅所欲言,尽情发挥,使思路呈现多样化、条理化。如我让六年级学生写一篇作文--《月光下》,体裁,内容不限,结果让我惊喜万分,有的学生写的是月光下的美丽的景色;有的写的是月光下发生的一件事;有的由月光想起一件事或一个人,有的甚至写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们各展其才,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写篇作文只要思路正确,学生发挥余地很广,答案可以是百花齐放,有利地培养了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
2、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如一位教师教《称象》时,可以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家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的火花!所以,学生不是不能,关键在教师的启发引导。
3、同一个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表达。如教学《草原》时,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一句话来表达对草原的喜爱之情,有的学生说:"草原,你不光美丽,而且有着宽广的胸怀,我永远爱你敬你!"有的说:"草原,你的美时刻牵动着我的心,我长大了要当一名摄影师,拍下你美丽的身影,永远珍藏!"有的说:"我一定要亲眼看看大草原,我要在那一碧千里的草地上骑马奔驰,纵情高歌。"……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4、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只习惯给学生布置一些固定答案的练习,如看拼音写词语、选词填空、解释词语,这样他们的思维就会日趋狭窄、僵化,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安排些"发散性"练习。如在六年级的教学中,老师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把"我们收回了香港"这句话换几种不同的说法,但不改变其原意。学生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香港被我们收回了。"(被字句)"我们把香港收回了。"(把字句)"我们不是收回了香港吗?"(反问句)"谁也不能否认我们收回了香港。"(双重否定句)……
三、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神话中的奔月、补天、插上翅膀飞翔,脚踏风火轮穿行等等,几乎都成为现实。可以说,一切创造欲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萌发必然伴随着想象、幻想乃至联想,在教学中,我们要十分注意发现和挖掘学生天马行空、自由想象的潜能,让学生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当然,想象对于小学生来讲有一个训练、培养的过程。
1、观察感知,丰富学生表象。
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十分注意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人情风俗……并注意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理解和作文训练,这样在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后,想象力会逐步发展,学生能利用优越?quot;空间"大胆想象。
2、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
在单纯的课堂教学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考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1)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在理解课文中发展想象,又通过想象进一步理解课文。如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讲到内洞石钟乳、石笋,我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把这些石钟乳石笋比做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那会怎样呢?谁能根据课文中的提示,通过想象来介绍一下。"有的说:这些石笋好象各显神通的"八仙",腾云驾雾在大海上,就给它取名"八仙过海"。有的说:这块石钟乳好象一只缓缓飞翔,边飞边鸣的大雁,就给它取名"惊弓之鸟"。有的说:这些石笋好象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河边专心致志地钓鱼,就给它起名"小儿垂钓"……孩子们说得多好啊!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展开了想象,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2)让学生根据有关描述进行即兴绘画或表演,也不失为拓宽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方法。如教《桂林山水》时,讲到桂林的山千姿百态,我引发想象:这些山还会像什么呢?然后我布置学生当场绘画,画出这些山的样子。有的学生画?quot;仙女下凡",有的画了"众星捧月",还有"雄鸡啼鸣""鲤鱼跳龙门""金鸡独立"……还画上了水、绿树、红花,小舟等,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幅水倒映着山,山环绕着水,山间绿树红花,江中竹筏小舟的精美山水图,都画得惟妙惟肖,让我也不得不佩服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小学生作文训练也为创造性想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运用想象思维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想象,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对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教师更应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比如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写写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做。教了《狼和小羊》,我重播录像,当狼扑向小羊时定格,引导想象,问:"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故事加个结尾。学生兴趣盎然,思维闸门大开,很快便能编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尾,有的说小羊机智地逃脱了,有的说来了一位警察叔叔把狼逮捕了,送进了监狱……总之,答案是多种多样,精彩纷逞,教师相机评点、总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训练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读科普作品展开幻想,试写科普故事,练写童话等。在这样一类读书实践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并进行创新性地教学。同时,我们也要紧密联系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否则,它只能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是不可能有成效的。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