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小学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
【字体:
小学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钳屯乡雀林院小学    刘新梅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发展与竞争并存的新时代。在这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创造力的竞争。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那么,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打破定势,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抑制创造力发挥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摆脱定势的禁锢。比如对同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等等,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相关资料,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二、激发想象,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的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现在想到过去,从过去想到未来;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视野豁然开朗,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三、鼓励实践,健全学生创造性人格
脱离实际的空想是毫无意义的。如果学生的新思路、新想法无法从现实生活中得到实践,就不会感受到创新所带来的成就感,致使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比如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围绕“空气污染”、“节约水资源”等专题进行调查,搜集资料,再用自己的观点写成调查报告或论文。这样,把课内学习所得用于生活实践,不但可以增长才干,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还可以使学生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从而健全他们的创造性人格。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教育工作也将真正肩负起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性人才的重任,不辱使命。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