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习作教学艺术例谈
        ★★★
【字体:
习作教学艺术例谈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习作教学艺术例谈
     东城区花园小学  贺斌源
       
                  
    "叮铃铃,叮铃铃……"随着清脆的铃声,我怀抱着一大摞优秀习作本,走上讲台。顿时,叽叽喳喳的教室变的鸦雀无声,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渴望。我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孩子们都盼望上作文评改、鉴赏课,都希望自己的大作当作范文被同学门美美地欣赏、品评一番。若是谁有如此殊荣,便会欣欣然,甚至手舞足蹈。回想以前习作课上,学生像闷葫芦一样低着头,手中的笔在纸上来回划,不知所以然的样子。我真的庆幸,是语文课程改革给我带来了思想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改变,同时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在习作上有了质的飞跃。我想这与我在习作教学中做的尝试是分不开的。 
一、有趣的“采花酿蜜”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又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本着这种思想,我尝试开展了这项活动来帮助学生渡过自我语言的匮乏期。每接手一个班我都组织学生参加“我有三个小伙伴”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备三本小集子。
1.《小蜜蜂》。教育学生像小蜜蜂一样辛勤劳动,广泛阅读并摘录佳句、格言在《小蜜蜂》集子上。
2.《小剪刀》。要求学生将课外看到的零碎的精彩文章、片断剪下来,分门别类进行粘贴,以便随时学习欣赏。
3.《小浪花》。这其实是个日记本:同学们将自己观察到的东西记下来,将耳闻目睹的新鲜事写下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表达出来。还定期进行评比展览,互相学习,称之为“献蜜活动”;有时还开展“拾宝贝”和“大扫除”活动,即把别人三本小集子中的“宝贝”拾回来,把别人文章中的“垃圾”清除掉。这三本集子,同学们把它装饰得很漂亮,有的在面上贴着或画着许多小蜜蜂,有的添了不少美丽动人的想象画,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创造。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读书方式,也积累了许多语言材料。学生在自己习作之中或多或少、潜意识地运用了积累的材料。我想这就是学生在感悟基础上的再次运用吧!
二、别开生面的野炊活动。
如果说“读积累材料”间接的,那么“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生动的、鲜活的生活积累。在日常生活中,我鼓励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积极调动课外语文资源为他们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进行这次活动前,我与小干部们一起商讨设计了一套特别新颖的方案。于一周前,我便向学生宣布:这次活动要进行两项比赛:
1.评比“诗厨”和“智多星小组”。
野炊活动的规则是:五人小组自愿组合,每人至少做一道菜。每做一道菜得五分,如果配上一个适合的成语加五分,如能配一句古诗加十分。最有创新精神,每道菜都有能配上古诗的同学评为“诗厨”,加起来分数最高的评为“智多星小组”。这个方案给学生提供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活动规则一宣布,班内就掀起了一个学习成语古诗的热潮。同学们有的找来各种语文书,有的买来《成语词典》、《唐诗三百首》、《小朋友读唐诗》等。一有空,大家就秘密地讨论,设计着做什么菜,配什么诗词。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想象的王国里驰骋,兴趣极为浓厚。在这个野炊活动中,同学们兴趣盎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张罗,一道道佳肴便“诞生”了。同学们把蕃茄炒蛋称作“锦上添花”;在汤中放几只鹌鹑蛋称作“水中捞月”;在炒韭菜面上放两只熟蛋黄,叫做“两个黄鹂鸣翠柳”;一盘剁碎的蛋白称作“门泊东吴万里船”。真是妙趣横生,令师生惊叹不已!
2.进行活动现场作文比赛,评比“写作能手”和“写作优胜小组”。
作文比赛中,我首先宣布比赛规则:a.习作在90分钟内完成,按时完成的方可参赛。b.习作由小组交流后推荐到全班宣读,最好的三名同学评为“写作小能手”。c.比赛结束后,大家数一数自己所写的文章的字数,并以野炊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总字数最多的三个组评为“写作优胜小组”。接着引导学生回忆上午所创设的优美情景:在风景如画的水库边,在迷人的秋色中,大家一起品评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且边品尝边吟诵一首首优美的唐诗。同学们“情动而辞发”,一个个跃跃欲试。然后,我亮出作文题目《记一次别开生面的野炊活动》。同学们立即动手,有的趴在石头上,有的伏在草地里,有的席地而坐以膝当桌,都沙沙地写起来。由于这次活动是亲身经历的并且留下了无比深刻美好的印象,学生习作普遍写得很好。不但内容充实、语句活泼,而且感受深刻。赞科夫说过:“只有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生气勃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开花结果的条件。”比赛结束后当场评出“写作小能手”和“写作优胜小组”。
由于这样的思想作指导,学生的眼界开阔了,思维灵活了,语言生动了。表达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层出不穷 。如:“几天以后,我来到了玻璃杯前,只见沙里冒出了一个小芽芽,像是一个小孩子探出了小脑袋。只见那个小脑袋用薄膜包着两个瓣儿,弯弯的,好像是一个作错了事情的小孩子,正在低着头认错;又好像是一个长得高高的、低着头的高粱…… 过了一天多,豆子脱掉旧衣服,露出了两个瓣儿,远远望去,活像是一对经过许多患难才走到一起的两个好朋友,紧紧地搂抱在一起;又像是一对同生共死的兄弟贴在一起……过了几天,两个瓣儿分开了,伸向与对方相反的方向,像是两个好朋友闹了别扭,谁也不理睬谁了。”又如:“小河里的水很清,静得像一面镜子。河两边有几棵柳树,柔软的柳条从树上垂下来,像一位少女正在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又像是一位慈祥而又温情的母亲,正在抚摸着自己那心爱的宝贝孩子。可是,脾气暴躁的风婆婆却看不惯小河的清静,她鼓足气,猛地一吹,河面漾起一排排波浪,就像一支正在前进的队伍似的,让游者看了赞不绝口。”
     重观察、说真话、抒真情的文风日趋形成。如:“忽然有一天,在我喂它时吃东西时,它抖了抖身体,然后用三只腿站了起来!我感到吃惊,接着,它慢慢地放下那只受伤的后腿,开始缓缓向前移步,可是两只前腿刚一动,本来摇摇晃晃的身体便跌到在地,可是它又慢慢撑起身体,结果又跌倒了。这样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我不知是为踩伤了它感到内疚,还是被它那顽强的精神所感动了,眼泪不知不觉地从眼里流了出来…… ”有的学生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三、注重生生互改和评价,全面提高鉴赏水平、习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于是,我在作文批改方面作了尝试,注重生生互改和评价,力争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首先,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个小组,四个人的习作水平呈梯状排列,每隔一月重组一次。这样安排便于学生相互比对,共同提高。我在学生明确习作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修改符号,每人给文章至少找出一条优点、一条缺点。如此循环下来,每个学生可以批改三篇习作。通过找优点,挑毛病,作比较,从而达到相互沟通,取长补短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习作水平。在一次小组作文修改课上,学生按计划开始集体修改本组上、中、下三篇习作。我在巡回辅导时听到小组同学反映:“老师,他的作文层次不清楚;老师她的文章思路不清;老师,你看吧,他游览浯溪公园,次序写得有点混乱……”听到这一连串的问题,归结起来都是牵扯到写作中“序”的问题。我转念一想,对大家说:“请你们跟我来。”我在黑板上如流水似的一气板书下来:(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2)按游览地点的变换写,(3)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写,(4)按事物性质特点的几个方面来写……。要求学生从自己学过的课文或者从课外书上找出例文。全班分成六个合作小组,开始探究,分类强化,仅一节课的时间,学生就触类旁通。他们自言自语地说“老师,我们就这样做!”
由于在习作教学中,我注重实施了“生生互改,生生评价”的方法,学生的甄别、鉴赏水平大幅度提高。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认为这样做挺好的,从别的同学那儿学到很多东西,也能比较出自己的作文有哪些不足。” 
        新课程背景下的习作教学,要实施开放式,全方位拓展开去,引领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去观察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