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网络,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
【字体:
网络,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网络,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摘要

网络,以其灵活便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网络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环境的有机因素,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网络走进语文课堂,创设了更为真实的教学情境,更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陈旧的评价方式,打破了教学资源的限制,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

网络  语文课堂  新的活力

 

正文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媒体,已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千百年沿袭下来的传统教学方式,正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的变革——计算机让粉笔加课本的传统教学模式焕然一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网络教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的坚实可靠的平台。网络走进语文课堂,犹如教海中引进了一溪活水,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学得主动、快乐,让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

一、网络创设了更为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网络进入语文课堂,能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甚至还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实验学习环境空间,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

在不少文辞兼美、内容生动、蕴意深刻的课文的教学中,网络所创设的更为真切的情境让学生如鱼得水,畅游其中,得其神韵,悟其精髓,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染力,领悟课文深刻的思想。

我在教《第一场雪》时,考虑到南方学生多数没见过下雪的情景,如果只通过朗读课文去体会,并不能更好地理解这场雪的特点。于是,我将学生带入了网络世界。在课堂伊始,我播放北方下雪的情景,并配乐朗读课文,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当看到柳树上挂满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时,学生兴奋了;当看到松树上堆满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时,学生陶醉了;当看到大街上的积雪有一尺多深,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的情景时,学生似乎已走进雪中。看完录像,我再让学生读课文,谈感受。有些学生提出想更好地了解“粉妆玉彻”、“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词句的意思,我让学生自己去点击课文中的相关链接,进入有关页面,了解自己想知道的知识。学生完全沉浸在雪后的美景中,体会到雪的大和美的特点,体会到了人们雪后的喜悦之情。通过bbs交流各自的学习感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利用网络创设的优美的情境,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的求知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真正做到了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后有自己的见解。

二、网络更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以往,教师告诉学生,世界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做;今天,要求教师启发学生,世界可能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想,可以从什么地方获得知识。网络具有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的阅读开辟了新的方式,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鲸》一课,如果按照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书本、老师所传授的他们并不熟悉的知识。我设计了一次知识竞赛,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关于“鲸”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成了自主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竞赛中,学生们有理可说,有据可依,纷纷将网上的资料与同学共享。通过留言板,学生就“鲸的搁浅之谜”相互交流、讨论。学生时而点击网上丰富的资源库,时而与学习小组的伙伴或老师交流学习所得,这样,生生互动,自主交流,发表各自的见解,对同学的意见进行补充或评价,师生在交互过程中共同了解鲸的知识。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网络,让学生走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更新了他们的学习方式。

三、网络改变了陈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网络,为语文课堂提供了新的评价方式。

布鲁姆认为:“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在网络中,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学习,小组合作,解决了不少学习问题。借助教学平台,教师安排的当堂测试能很快地检测他们的学习结果,学生也能得到更加及时的评价与反馈。在《鲸》的知识测试中,大多数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能够完成测试,并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时候,计算机就会出现一个可爱的米老鼠,翘起大拇指,像在对他们说:“你真棒!” 此时学生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的喜悦。而那些基础稍微差点,成绩没有达到要求的同学,计算机则会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米老鼠的表情变了,它微笑着,好像在对同学说:“没关系,继续努力!”陶行知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动画形象来评价学生学习,让学生乐于接受。网络兼顾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陈旧的评价方式得到了变革。

四、网络打破了教学资源的限制,实现了教与学的“零距离”。

网络教学可以真正实现教与学在“资源”、“交互”和“心理”上的零距离。网络可以实现师生与教学资源之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零距离”,真正打破国家、地区、学校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均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理位置从Internet获取资源;网络还可以实现师生、学生之间在空间、时间和心理上同步与异步交互的“零距离”,学生讲真话,讲当面不可能讲的真话。通过网络,教师与学生可以倾心交流,没有心理隔阂,真正实现师生“心理”上的零距离。

现实世界中师生间面对面的“对话”,真实亲切,双方能很快的感知彼此的感受,因此这样的交流对于情感或思想易激发,又易扼制。这些受到交流的时间与空间的客观因素、教师的交流技巧与师生的性格等主观因素制约。借助网络的交流没有面对面对话的亲切感,但是它不受时空限制,为“对话”奠定了平等与开放的基础。

在学习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学生情绪比较激动,眼眶中蕴含着热泪。此时,我借助用网络,要求学生在网上查找更多的关于周总理的故事,然后他们把学习后的感受通过发送E-mail告诉我。以下是我摘录的几段:“老师,周总理真的太伟大了,我立志要像他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您不愧是中华民族的好总理,我们为有您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总理,我现在是五年级的学生,您的言行让我十分感动。将来,我要以你为榜样,做一个好学生,好公民!”……在这样的对话情境中,师生平等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真可谓是畅所欲言。而学生在抒发情感的同时,更能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感情。

五、网络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为语文学习注入了新鲜养料。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人教版教材第十册《赤壁之战》是根据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历史故事。同学们学习了《赤壁之战》,感受了火烧赤壁的恢弘气势之后,都激动不已,课堂上讨论发言争先恐后,滔滔不绝,意犹未尽。有感于此,我设计了一节语文课外活动课“网络中的赤壁”。我推荐学生打开搜索网站,如google、百度、新浪、搜狐等,输入关键词“赤壁”、“火烧赤壁”、“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三国志”等,寻找与赤壁有关的内容。学生对网上搜索的内容进行筛选,将自己最喜爱的内容,写成介绍赤壁的小知识,或写成一则小故事。学生交流时都表现出了极为高涨的热情,他们认为,通过网络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新课标》强调: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网络以其资源的丰富性、交互性等优势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教学必将成为今后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新亮点。让我们利用网络,优化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柳栋.网络教学的定义〔惟存教育〕www.being.org.cn/theory/MediaNetTeaching.htm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6)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