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生要参加课间操,并将课间操作为体育锻炼评分条件之一。因此,如何组织好课间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一>、提高认识是做好课间操的前提
课间操是学校作息制度中体育活动之一.其作用是:消除因学习而带来的紧张和疲劳,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得到伸展和活动,大脑皮层得到适当的调节,促进身心正常发育,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课间操的质量尤为重要,如果学生只是在操场上排着队,“表示性”地动一动,课间操就显得名不副实。当然,如果同学们能按动作要领高质量地做操,课间操也就会显示出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只要学生懂得了自身的调节与锻炼而做操,心态也就会由被动转为主动,真正发挥课间操的作用。
<二>、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提高课间操质量的关键
课间操中,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直接影响课间操的质量。学生对老师的言行有一个模仿的过程,特别是体育方面,老师的姿态更是学生行为的楷模。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一道认真地参与课间操,并且在台上示范的话,学生崇敬、模仿的心理会促使他们也认真地做操.这样,不是更捷径地提高了课间操的质量吗?如果老师只是管理一下,看看哪个班队伍没站好,哪些同学没认真,那只能是不认真的同学越看越多,与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在组织学生列队之后,带领同学们做课间操呢?这样课间操既有形式也有质量,从而达到了课间操的目的。
因此,我认为体育教师在课间操中进行示范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