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县三都中学蒋斌老师的做法:
阅:学生交来作业,教师要通阅一遍,但重点阅其一半,了解情况,了解这次作业中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演:教师在上课前或上完新课后,可留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作业板演,每人一题(这些情况都是教师在批阅作业中所掌握的,并且有代表意义的错解),为节约时间,被叫到的学生可把作业本带上来照抄,时间大约在2到3分钟。
改:这些学生在黑板上把作业进行板演后,师生共同探讨,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再进行评改,由于教师在阅时已预先心中有底,这样批改起来也就比较顺利。估计批改时间需3至5分钟。这样学生对错误的问题印象就较深刻,而且也能知道造成错误的原因所在。
订:教师在课堂上对板演的习题进行批改后,要求学生们下课后,利用课外时间把自己的作业认真订正。与板演的典型错误类型不同的错误,学生们还可以通过自己认真思考或互相探讨或请教师个别给予辅导解答。订正后,才能做下一次作业。
查:教师下次阅新布置的作业时,一定要对上次作业进行检查,检查每个学生对自己所做作业有否进行订正,并要求写下错误的原因,同时也必须对订正的作业进行批改。
一般说来,用这种方法教师花费在学生作业上的时间比传统的方法要少,问题是每节课约需要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作业板演与批改,这时间从何而来?笔者认为还是要从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着手,从精讲精练中找时间。
当然,如果有几节课内容很多,确实不能安排时间来进行作业板演与批改,也不必生搬硬套,可以集中在课的内容不多时进行,但不宜过于集中,一节课内至多只能进行两次作业板演与批改,如果连续几节课的内容都较多,可利用自习课进行,但自习课的时间也不宜过多利用,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效果分析。上学期从开学到中考,笔者在一班使用传统方法,二班使用“阅、演、改、订、查”试验方法。毕 业考试情况如下:
传统法(一班58人)平均成绩61.3分,教师每次花在批改作业的时间约3小时。
试验法(一班56人)平均成绩70.8分,教师每次花在批改作业的时间约1.5小时。
由此可见,传统的方法确有值得改进的必要,如何批改作业也确有值得继续探讨之必要。望同仁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