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在泰国首都曼谷近郊的公路上,泰国妇女阿玲指挥她驯养的小象帮助中国司机把汽车拉出泥坑并冲洗干净的事。课文表现了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晨雾色彩斑斓、瑰丽动人;小象乖巧、聪明、善解人意;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情景交融,给人以美妙、温馨的感觉,体现了丰富的语言内涵。 从阿玲怎样指挥小象行动中,体会她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对曼谷近郊美景的描绘和对乖巧的小象的赞叹,领会阿玲热心助人的品质和她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同时进行段的训练,培养思维能力。教学难点:懂得课文并非主要写小象、写景,而是主要写人。
教时:建议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延伸、轮子、司机、悦耳、整齐、招呼、聪明、绝技、佩服、握住、污泥、干干净净、乖巧。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领会泰国妇女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建议:
一、导语激趣,引人入胜。在美丽的东南亚,有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那里四季常青、景色奇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它就是泰国的首都--曼谷。曼谷不仅有迷人的风光,还有温顺可爱的小象。同学们想到那里去看一看吗?现在就让我们去领略曼谷迷人的风光和曼谷的小象吧!
二、检查预习(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熟读全文。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抓住重点,部分探究。
(一)学习第一--三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
先指名读,找一找你认为好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划一划。
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好词:翠玉般(用词不重复)、点缀(强调草地、野花之美)、延伸(说明绿色之多),好句:第一句(说明曼谷近郊绿色之多)、第二句(说明曼谷近郊之美)
出示曼谷近效景色片,感受美景之后再齐读。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读。多读。
有感情地背诵。
2.第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我们的汽车为什么会陷进泥坑里?指名用自己的话结合课文说说原因。训练用"因为……所以……"说话。抓住重点词:坑坑洼洼、泥泞不堪、陷进等。
车陷进泥坑走不动了,我们自己有能力把它拉出来吗?指名联系课文回答。
如果你就是司机,现在心情怎样?(无奈)叹口气,(哎)怎么才能读出这种困境中的无奈?指名表演读,读出无奈的心情。
④我们正兴致勃勃地观赏美景,所乘坐的汽车却陷进泥坑无法拉出来了,我们心里该是多么着急又无可奈何呀!真希望马上有人来帮助,正在这时,谁来了?
3、学习第四--八自然段。
(1)第四自然段
引读。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引导学生依次读1--5句话。读完之后点出:"微微一笑"说明阿玲待人十分热情。
默读。这5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习重点句,出示投影片:从(橘红色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铜玲声。
a.比较句子,思考:去掉括号里的词的句子和原句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重点理解"悦耳"的两层意思(好听;听了使人精神愉快),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之下这声音听起来特别悦耳?引导学生与第一部分"无奈"心情相联系。)
b.指导朗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学生评价,指出:"橘红色"、"悦耳"(重读)、"飘"(轻读),用"喜悦"而"充满希望"的语气来读。
配乐指名读。
拓展练习。通过"飘"、"缓缓地走进"这些词来体会这是一种什么意境?根据你的想象,你能描绘出
这种意境吗?创设情境:学生闭上眼睛,配上音乐,铃声由远到近地叙述:在我们的汽车陷进泥坑万分焦急的时候,从橘红色的晨雾中走来一位穿着漂亮的泰国妇女,她笑眯眯地指挥小象拉车,在金色的晨雾中又潇洒的指挥小象洗车,然后,(铃声由近到远)她缓缓地走进紫微微的晨雾中。
(从上述的情境创设中,使学生更加体会到作者就是要通过美的景赞扬美的人、美的情,使这个动作故事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使我们更加知道泰国的曼谷不光有美丽的风光,乖巧的小象,更有象阿玲一样心灵美好的人们。)
⑥"走到车前,她冲我们微微一笑……"从这一笑中,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的阿玲在想些什么?
第五自然段。
方案一:自由读第五自然段,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阿玲为什么"绕着汽车走了一圈"?她在"沉思"什么?小象轻松自如地拉车、洗车说明了什么?从学生质疑中,引导探究。在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方案二:若学生不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师可加以引导:2)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拉车的,又是怎样指挥小象洗车的?找出有关语句和段落读一读,再做动作轻声读一读"拍拍、贴贴、摸摸、指了指"这些词语,体会阿玲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
思考:阿玲是怎么指挥小象的?你能用上"先……接着……然后……"来说说吗?
重点理解"拍拍、贴贴、指了指",引导学生明确两点:第一,这是阿玲指挥小象的"语言";第二,这些叠词体现了阿玲对小象亲切又温和的态度。
三、整体深化,总结全文。
与导语呼应,强调本文不仅写景写象,更是写人,以及由阿玲身上所感受到的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的第6-8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3、通过课文所记叙的事,感受泰国妇女阿玲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以及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建议:
一、从重点突破,解决难点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曼谷的小象是一头什么样的小象?
2.再读课文,看看作者几次夸奖了小象?
(1.奇迹,真是奇迹!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2.啊,多么乖巧的小象!我心中暗暗赞叹。)
3.小象的聪明、乖巧在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6、7自然段)
小象是怎样"拉车"的呢?自读第6自然段,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边做动作边读,理解掀、撬、拉,体会小象拉车速度之快。
②看到这一切,作者情不自禁发出赞叹:奇迹,真是奇迹!"奇迹"是什么意思?
③什么又是小象的"绝技"呢?
它那"有力的长鼻子""东一掀,西一撬,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中拉出来了"。这是人和其他动物都不能做到的,这就是小象的"绝技"。
(2)小象真聪明,把陷得很深的汽车从泥坑中拉出来,创造了一个奇迹,小象的乖巧又在课文哪一段写的呢?(第7自然段)
①自读课文,我们可以从哪些词中感受到小象"洗车"时有趣的样子?板书:洗车。
(甩、潇洒、伸直、喷)。
②再请同学们用轻松的语气读这一段话,根据小象鼻子能吸水,你知道小象鼻子还可以做什么事?
多么可爱的小象,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作者从内心暗暗赞叹。
朗读训练。
请同学们用"赞叹"的词语夸夸小象。为什么小象能如此聪明、乖巧,是不是每头小象都能这样?
二、从主角剖析,升华文章主题。
1.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小象拉车的神速,洗车的潇洒都是阿玲指挥的结果。阿玲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吗?
(1)请同学读第四自然段,从外貌的描写,我们看出了什么?
板书 阿玲 人美
2)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拉车的,又是怎样指挥小象洗车的?找出有关语句和段落读一读,再做动作轻声读一读"拍拍、贴贴、摸摸、指了指"这些词语,体会阿玲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
(3)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是无声的命令,你能用有声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吗?
(两个同学配合表演:一人表演阿玲的动作;另一人随着阿玲的动作说:小象你知道吗,中国游客遇到麻烦了,他们的车轮陷到泥坑里,无法前进了,他们可着急了,你能用你的鼻子帮他们把车轮从泥坑中拉出来吗?)
2.当"我们"的汽车陷入泥坑时,是司机请阿玲来帮忙的吗?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
(1)"走到车前,她冲我们微微一笑……"从这一笑中,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的阿玲在想些什么?
(2)当阿玲指挥小象把车拉出后,我们一再表示感谢,阿玲为什么要笑眯眯的?
(3)当我们再次致谢,阿玲为什么又笑眯眯的?
(4)在阿玲的"笑"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阿玲人美、【心灵美】、笑容美,她【乐于助人】,不图回报,也充分反映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板书:心灵美 乐于助人
三、拓展训练。
作者三次写了晨雾颜色的变化,让学生讨论:从这三次颜色描写中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尽管雾颜色不断加重,但总的还是"晨",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的时间是短暂的,阿玲对小象训练更是有素的。)
四、小结:
前面同学们提出"作者为什么要写小象?"现在,你们自己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借小象来【赞扬】阿玲。)
板书:赞扬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查找30课的资料。
四、参考资料
资料一:
曼谷泰国的首都。泰国位于东南亚,面积51万多平方千米,人口5900多万。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旱、雨两季。每年11月到次年4月盛行东北季风,成为降水稀少的旱季。5月到10月盛行从海洋来的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雨季。我国于1975年与泰国建交,曼谷是泰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佛教为国教,故曼谷寺庙众多。
资料二:
象用鼻子吸水为何不会呛
《曼谷的小象》一课中,小象用鼻子喷水洗车的场面,你一定还记得吧?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会问:"小象用鼻子吸水,为什么不会被呛着呢?"下面就来看看象鼻子的结构吧。 象的气管和食道,是互相连通的。象的鼻腔后面的食道上有一块软骨头,当 水进入鼻腔,这块软骨头就把气管口盖上,水就由鼻腔进入食道,而绝不会跑进 气管里去,所以不会呛着。当水从鼻子中喷出时,软骨又会自动张开,保持呼吸 畅通。
资料三:
《曼谷的小象》课件网址
http://edusoft.huafang.net/download.asp?id=633http://down.cqcyxx.com/soft/2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