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六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玩石头》说课材料(区赛课一等奖)
        ★★★★
【字体:
《玩石头》说课材料(区赛课一等奖)
作者:冯曙光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劳动教材第十二册的“手工制作”拓展部分。也是我校校本课程中的一课。总共安排两个课时。这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启发,引导学生用石头制作出各种事物的造型。让他们体会创作的快乐。
2、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小组合作创作出各种各样的石头作品。
智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玩石头的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石头创作。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点、难点
因为本课运用的是各种各样的鹅卵石,学生创作的作品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同一个:激发出学生创作的欲望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创作。
二、 说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引导—发现模式、示范—模仿—创新模式。贯穿整个教学的是鼓励和嘉许。
学法:小组合作尝试、师生、生生互相评价。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尽情的发挥。
三、 说课前准备
教师:作品三幅、学生分为(六人一组)、鹅卵石、瞬时胶、水彩颜料、简笔画
学生:收集各种图片(动物、人物、植物、卡通人物等);水彩颜料和白纸一张;愉快的心情,丰富的想象。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出示作品,激发兴趣。(2分钟)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感兴趣而且全身放松的时候,才会尽情的发挥想象力,才会体会到创造带来的成功感觉。所以我设计了诗情画意般的开头。目的是创设一个很优雅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想动手自己创作的冲动和兴趣。在此基础上进行新课的讲授。
1、 出示作品,创设情境。
我朗诵:假日里,如果我们将脚步迈向大自然,你就会发现许多新奇好玩的事物。听,那悦耳的虫鸣鸟叫声,潺潺的流水声,以及微风吹动树梢的声音,正合奏着大自然的交响乐,空气中也散布着淡淡的自然芳香,令人心旷神怡。满山的绿意盎然,清澈的蜿蜒小河,放眼望去,大自然如一幅美丽的图画。
A出示第一幅作品:你们看,你看到了什么?一幅美丽而富有童趣的图画:
蓝天白云小鸟,红顶的童话小木屋,可爱的小鸭(水面上嬉戏),五彩的热带鱼(水中玩耍)。
B引出“石头”:喜欢这幅画吗?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上面的小动物是用什么
材料做的?
C出示第二和第三幅作品,激发兴趣。
D提出目标:这些东西都是冯老师用石头玩出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一
起来玩石头!好不好?(板书课题:玩石头)我想大家一定也可以玩出很多有趣的作品来!
第二、讲授新课,示范做法。(5分钟)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所以第二个环节我设计的是示范制作。在此环节之前,我设计了学生触摸石头30秒,是为了先稍微满足一下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能集中到我的“示范操作”这一环节上来。
1、 我先给学生30秒触摸石头的机会
2、 然后我利用实物投影示范制作小鸭子、卡通狗、大脚板。
A、拼凑(尽量简洁、抓住特征)用大脚板和鸭子示范。
B、粘贴(胶水适量、注意安全)用鸭子和卡通狗示范
C、美化(画龙点睛)
D、完成作品,再次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第三、尝试制作,教师指导(21分钟)
本节课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这学生的尝试了,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得到启发,体验到成功。这一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为此,我设计了三次尝试,层层递进。
第一轮尝试。(4分钟音乐)2、请学生上台讲创作的过程。(3分钟)问:
你做的是什么?是怎样做出来的?是一下子拼出来的吗?
这一轮尝试只是让学生初步试试,目的是看看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到
底怎样。同时找一两个典型说他们的创作过程,引导其他学生开阔思维。用时控制在7分钟之内。
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轮尝试创作。(发胶水)(5分钟音乐),本轮创作完
成后,请更多学生上台讲创作过程。这样安排的目的是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开始体会创作带来的快乐,以及得到成功的体验!用时控制在9分钟。这也是本节课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同时也是为了激发出其他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第三轮自由尝试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轮自由创作安排了五分钟。
本节课的难点是,是否能激发出学生创作的欲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为此
在每次尝试完之后,我都让学生说自己创作的过程,互相启发,寻找创作灵感,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三轮尝试我都选择了有主题的舒缓音乐,因为音乐可以放松人的大脑,音乐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
“三轮尝试制作”这一环节,总共用21分钟。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主
人。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
第四、展示作品,体验成功。(5分钟)
1、先给学生以表扬: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动手能力也很强,短短十几
分钟时间,就制作出了如此美丽的作品。真棒!
2、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这一环节
的目的就是强化学生由创作带来的愉悦感,再一次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于那些曾经经历过的成功的事情比较感兴趣,以后会不断去做。
第五、小结表扬,扩展延伸。(2分钟)
1、小结扩展: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玩石头的技巧。更精致的作品,只有靠大家在课后花时间制作了。希望同学们在假日里,将脚步迈向大自然,因为许多新奇好玩的事物,正等待着与你邂逅。带着你的赤子之心,睁大你的眼睛,打开你的想象空间,太湖边那数不清的鹅卵石在你看来,或许就不只是一颗石头而已,可能会是一只讨人喜欢的小熊,或是一只美丽的小鸟,甚至是一只你向往已久的恐龙。让我们做个有心人,让我们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出更多更美的东西。
2、 整理课桌。这个环节很小但很重要。因为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劳动的习惯及
做事情有始有终的习惯。
不管学生的作品有多少,不管学生的作品质量怎样。我们注重的是这个动手和动脑的过程,只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只要学生玩石头玩得很开心,这节课就成功了。短短的35分钟,学生不可能作出让人叫绝的作品。甚至可以说作品很粗糙。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可以很好的完成了。因为这节课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培养创新等精神并不是某一节课的任务,而是贯穿于长期的教学
五、说板书设计:
玩石头
1、拼凑(多角度尝试、尽量简洁、抓住特征)2、粘贴(胶水适量、注意安全)
3、美化(画龙点睛)(简笔画)这个板书设计浅显易懂,可很好的指导操作。
六、教育原理
1、 启发法和发现法合二为一。
启发法为我国两千多年的孔子所首创,发现法则是现代美国的布鲁纳所提出的。本节课我是在启发的引导下去发现,在发现的要求下去启发。二者结合,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结合。
2、 合作教育理论的运用。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苹果,那么我们各自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思想,那么我们就同时拥有了两种思想。”所以这节课上我是把学生分为了六人一小组,集体讨论、启发、创作,教师、学生互评等方法进行教学。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