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歌曲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星期天回去扫墓,走访了母校,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当我踏进熟悉的校门,看着熟悉的操场,走入熟悉的教室,童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又历历在目,启蒙老师的音容笑貌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我无法找到任何语言来表达我内心的感激,于是,我找到了一首歌,来表示谢意,你们一起来帮我听一听,好吗?
2、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3、其实,像我一样对启蒙老师不能忘怀的人还有很多。北大教授沙键孙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所不同的是,他把感谢写成了文字。(板书课题)
二、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
三、抓住主线,展开学习
老师和你们不谋而合,提了一个共同的问题。
抵制日语课
课件出示“在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道理”
1、读这段话
2、请学生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3、试想,在当时的环境中,日语翻译官会给中国的学生讲写什么呢?
4、在这个老师身上作者学到了()
抗日演讲
1、读这个故事
2、在里敌人炮楼200米左右的地方进行演讲可能回导致什么后果?
3、交流对这些老师的敬意
4、课件出示“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经历的事情许多已淡忘,而少年时代生活的情景,启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地在我的记忆中浮现,引起我的思念和遐想。”反复朗读,体验感情。
严格要求
1、学生讲一讲老师们对学习的态度
2、课件“这位启蒙老师让我懂得了---------”
3、难怪这么多年过去了,往往还一直对老师们念念不忘。再读“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经历的事情许多已淡忘,而少年时代生活的情景,启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地在我的记忆中浮现,引起我的思念和遐想。”
四、延伸感情
学了这篇文章,你又想到了什么呢?(学生回忆交流自己的启蒙老师)
小结:启蒙老师可以是一个人、一本书、一首歌-----
五、倾诉情感
老师用歌声倾诉思念,沙老用文章表达情感,你们准备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呢?
(学生在音乐声中或写诗、或作画、或写文章-------)
六、借助网络,完成交流
老师把这篇文章的原文已发到了网上,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免费增送一个教案:
学生视角:
什么是“启蒙”?这“启蒙”又为什么是难忘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这个令学生似懂非懂的题目,使学生对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由自主地想要把课文读完,以便弄个明白。
难点:抓住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体会朴素的感情。
教师思考: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以回忆的形式,追溯了在特殊的年代里启蒙老师们,对自己知识和人生的鞭策与指引,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怀念和由衷敬佩。文章语言朴实自然,情节贴切近学生生活,情感纯真质朴。但于平易之中引发着读者的思考,感动着读者的心灵。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读书,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重点:结合具体事例,体会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结合生活实际的感受,体会文章朴素的情感。
信息资料:了解沦陷时期,学校教育的一些情况。
教学要求:
1、弄清“启蒙”的意思,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中蕴藏着的朴素的情感。并从启蒙老师的言行中,受到优秀品质的熏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主读书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启蒙”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什么叫“启蒙老师“吗?
2、你对自己的启蒙老师有什么印象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2、引导学生变出自己的阅读感受。畅所欲言。
(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并抓实抓好;把表达的空间给学生,便于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三、选读内容,体悟情感。
1、从初读的基础上,选读自己印象深刻的相关段落。
思考:从读中你感到启蒙老师们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为什么说这种启蒙是难忘的?
2、在自读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彼此的体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文中的具体事例,深刻表达出来的真挚而朴素的情感。
(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读文悟情,尊重了自主地位,尊重了学生情感体验的个性化。)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2、仿照课文的写法,回忆一下你的启蒙老师,给写几句话送给他们。
实践活动:
拜访你的启蒙老师,向她(他)了解你当年在她(他)眼里的印象,同时汇报你学习和生活的情况。
板书设计:
难忘的启蒙
“骗人”的演讲--------------------勇敢机智
“嗅觉”与“及格”--------------------求真求实
“宽容”的日语课--------------------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