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六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落花生
        ★★★★
【字体:
落花生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教学要求]
    1.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居”“却”造句。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要做有用的人”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4  落花生(板书)
落花生,就是花生,也称长生果。因为它落花时才结果,所以称为“落花生”。思考一下:课文为什么不以常用的名称,而以“落花生”作题目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4个生字,会读会用田字格上面的1个多音字。
2.检查自学效果。
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开辟:打开道路,创立。
分辨:辨别。
体面:①礼貌,规矩,面子。②美丽,漂亮。
嫩绿:像刚长出来的树叶那样的浅绿色。
爱慕:由于喜爱而愿意接近。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5.理清脉络,思考:
(1)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讨论后,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2)文章着重写了什么内容?主要写了谁说的话?
三、精讲训练
    1.理解第1自然段。
    (1)从妈妈说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居然’’是什么意思?近义词是什么?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开荒种下去的花生想不到有收获,近义词是“竟然”)
    (3)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出欣喜之情)
(4)小结:这一自然段写孩子们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课时
    一、听写字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
    1.过渡:全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最后议出一个什么道理?“父亲”是怎样把这个道理一步步引出来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1)写“父亲”提出“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后,孩子们是怎么说的?“父亲”是怎么说的?
(板书:姐姐——
      哥哥——
      我——
      父亲——)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和父亲对花生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我们只看到花生一般的好处,“父亲”却能发现花生最可贵的品格)
    (2)出示“父亲”的第一段话。
    读读,想想,议议:
    概括说说“父亲”指出的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什么。
    (谦虚、不炫耀、不外露)
    “父亲”是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来说明它的可贵之处的。父亲为什么要用桃子、石榴、苹果与花生作对比?
    (用“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水果和花生作比较,以便把道理说得更加具体生动,把花生之所以可贵说得更加透彻)
    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出赞美之情)
    过渡:花生不像那好看的桃子、石榴、苹果,把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就生爱慕之心。
花生只是把果实埋在地里,等待成熟才容人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花生长在地上,不知道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能知道。
(3)出示“父亲”的第二段话。
    自由读“父亲”的第二段话,想想,议议:
    这段话主要讲的什么?(希望孩子们“要像花生”)为什么要“像花生’’而不要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呢?学生回答后,可用引读法,在“它虽然不好看”前加上“因为”,引导学生齐读。
    “父亲”讲的这段话与上面一段话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课堂交流,教者指点归纳:
    (前一段话是说明花生本身的可贵之处;后一段话是在此基础上以花生比喻做人)
    (4)听了“父亲”的讲话,“我”懂得了什么?“有用的人”是怎样的人?“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
    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这个思想是怎样得来的?
    (这个思想的得来是“父亲”对我们循循善诱的结果。在过花生收获节的晚上,“父亲”引导我们议论花生的可贵之处,使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联系实际人物和事情分组讨论:怎样的人像花生那样,虽然不好看,但对别人有用?怎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2.小结:
    本课主要写了一家人在花生收获节上围绕“花生有什么好处”展开的议论,告诉人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作业
背诵课文。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