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写一处熟悉的景物》教学中的运用
佛山市南海区松岗镇联表小学 朱瑞仪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都是写景状物的文章,不同的课文,作者都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描绘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在指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要继续注意指导学生找出课文叙述的顺序,并引导学生想象的景象。在这同时,当然就为习作积累词句,并且得到叙述的方法。
在这组课文第二篇《颐和园》的“思考·练习”中,有一道选做题,“按一定的顺序,用一两段话描写熟悉的一处景物”。这道题目,实际上就是一道习作的题目,我把它概括为“写一处熟悉的景物”,然后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之后,在上课之前,刚好是国庆节,我指导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让学生请家长帮助,到大家熟悉的南国桃园去游玩一番,在这过程中为家长作小导游,并请家长提出评议意见。回家后写篇日记。然后,我再按教学设计进行了两课时的教学并堂上习作和评议修改。
在进行教学设计并教学实践的检验过程中,我觉得多媒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让老师的教学得心应手,而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习作的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课文,用熟悉的景区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引起学生的回忆和联想。
教学伊始,我首先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我们这儿有名的风景旅游区——南国桃园的保质推介资料,虽然同学们对南国桃园都很熟悉,可那种熟悉都只是零碎的、片面的感受,却又是真切的、亲身的,不象现在作为一个旁观者,可以从全面的角度进行着观看、欣赏和体味,于是,学生的兴致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表现得积极而愉快。这同时,让他们说说自己最近一次去南国桃园游玩的情景,引发他们的回记和联想,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而活跃的状态,于是,说话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而他们的思路也打开了。这时候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用上优美的词句进行介绍,相信他们都有话可说,侃侃而谈了。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用生动的旅游线路图指导大家叙述游览顺序,并提供例词例句。
学生对南国桃园的景点是很熟悉的了,可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呢?在这个教学设计中,难点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叙述的顺序。不用说“移步换景”法是最合适的描写方法,可是具体到这次习作中,怎样“移”,怎样“换”呢?我在教学设计中,就运用了多媒体进行帮助。首先,我运用电脑“PHOTOSHOP”软件,制作了一个较为简单的南国桃园平面示意图,再用“自定义动画”让“路线1”按指令显示。于是,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游览实际,标出自己是从哪个门进去的,然后从哪个景点到哪个景点去的。接下来,让大家回顾刚学完的课文《颐和园》,找出课文中表示叙述顺序的句子,连结成段,让学生整体感受怎样去交待浏览的路线。再让大家仔细体味词语,学习运用“进了、就是、登上、绕过、下来、走完、出来”等表示行动结果的词来交待方位的转移。于是,他们就有了模仿的对象了,知道了用词和怎样叙述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转移了。自然,“移步”之后,景点也就换了。学生对这种叙述的方法就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上来了。然后,再用多媒体播放这段时间电视上经常播出的“佛山市八大景区候选景区之一”广告材料,布置学生为我们的南国桃园写一篇文章,让更多人认识南国桃园,也让更多人喜爱南国桃园,到南国桃园来游玩。到这时画面出现作业题:“以《南国桃园》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按一定的顺序,语句通顺,用上平时积累的一些优美词句。”学生们 见了,个个都跃跃欲试的,马上提笔疾书了。
三、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修改,用直观的示范修改代替抽象的方法说教。
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之中,其习作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十来分钟之后,已经陆续有人停下笔来了。他们的注意相对处于涣散的状态了。这时,再多的说教“要检查,要学会自己修改:要看看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不通顺的地方……”也不会有多大的作用,只会扰乱了其他还没有完成的人的思路。于是,我利用电教平台的投影仪进行修改的指导。让他们一起看看同学写得好的地方有哪些,再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的建议。因为真切看到同学的习作,所以他们的兴趣还是较浓的。然后在大家的修改之后,把改好的习作读一读,对别人的习作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同时再进行习作的开头和结尾的点拨指导。于是,大家的脑海中,对这一处熟悉的景物就更熟悉了,从零零散散的认识上升为完整的、深刻的印象了。
这节课,也可以看作是学生课外语文实践活动的汇报小结,而教师在课堂上的习作指导也达成目标了。在这里,多媒体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多媒体的应用会越来越广,而其对教学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它的发展前景是无限远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