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知识的兴趣,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习惯,并以此为动力,从小努力学习,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长大为祖国做贡献,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栋梁之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如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并且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2.培养学生分析说明文的方法,掌握一定的规律。
3.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
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了解太阳的特点。
3.体会说明文的方法及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七、教学方法
从课后习题入手。自学为主,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八、教具使用
1.投影片。
2.教学录像片。
3.录音机、磁带。
九、教学时间
两课时。
十、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说明文《太阳》。
同学们和太阳几乎天天见面,地球上万物的生存都离不开太阳。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我们也已司空惯,对太阳好像很熟悉,但是太阳有什么特点,太阳与人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我们了解得并不多,学了这篇课文,会使我们对太阳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新授
1.听录音,欣赏画面。
解说词:
太阳是个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它的表面温度可达六千度,内部热度更高,约一千八百万度。假如钢铁碰到太阳,也会马上变成汽的,但是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很远很远的,所以我们虽然感受到太阳的温暖,但并没有热到无法忍受的程度。太阳的体积非常大,它有一百三十万个地球那么大,我们之所以看起来没有那么大,是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2.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全文围绕太阳讲了哪几个内容?
学生读完后回答: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几段,依据是什么?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以根据叙述内容的不同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也很热。
第二段(第4—8自然段):讲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4.出示课后题1:太阳有哪些特点?指名读第一段。
学生读后回答:这一段讲了太阳离我们很远,它体积大、也很热。
教师:谁能用三个字概括太阳的特点?
(远、大、热。)
5.这篇课文以什么方式开头的?叙述一个传说的方式开头。
谁能读一读这部分内容?为什么引用了一个古老的传说?有什么好处?
引用这个神话是为了要引出太阳离地球很远这个知识,使文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教师:“其实”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表示什么?
是下面要说的具体情况,表示转折,由传说转向事实。“其实”后边的几句话具体说明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6.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呢?出示课后思考题,请同学们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学生默读课文,填空:
太阳离我们有( )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 )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 )年。
(1)如果把括号里填上的词语换成“很”“很多”,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这样就不能具体地说出太阳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2)在这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列举数字:1.5亿公里)
(假设,具体数字: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3)齐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意思是:这么远,箭射不到。用反问句强调它的远。
(4)小结:课文在讲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个特点时,运用了举数字,假设的说明方法,让我们切实感到了太阳的远。
7.课文又是怎样介绍太阳大、很热的特点的?请同学默读2、3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讲太阳很大,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举数字:“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是拿地球与太阳作比较,用具体数字来说明、突出太阳体积之大。
“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是补充说明第一自然段讲的太阳离我们很远。
(2)第三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
比喻:“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用“火球”作比喻,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写了出来。
用具体数字: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这些具体数字都充分说明太阳“温度非常高”这个特点。
(3)请同学讨论一下,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更形象更具体地说出了太阳的特点,生动有趣)。
8.小结:第一段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举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特点说得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
9.指导朗读。
一些具体的数字,作比喻的事物要重读,读得正角,流利,读出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1)指名读文,教师指点,评议。
(2)齐读。
10.布置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二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第二段。思考问题:
(1)太阳与地球关系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会有这样密切的关系?
2.讨论: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提问:第四自然段可以分几层,各层主要讲了什么?
(可以分三层。第一层为第一句,概括地讲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第2、3句为第二层,讲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第三层是4、5、6句,讲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这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是这一段的总括句,概括地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下面从几个方面具体地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
太阳与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课文是怎样说明的?
(课文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太阳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繁殖的关系,从吃的、穿的、烧的三个方面说明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找出第四自然段中的关联词,并用关联词说一句话。
齐读第2句:“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体会分号的用法。
(2)指名朗读5、6、7自然段。说一说云、雨、雪、风是怎样形成的,太阳与云、雨雪、风的形成是什么关系,与防治疾病又有什么关系。
齐读“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体会分号的用法。
(3)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课文怎样总起来说明“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课文先正面说“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接着从反面说“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在正反两方面说的基础上,把上面所有的内容归结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样反复强调,突出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教师小结。
课文第一段与第二段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也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如果那么大、那么热、那么远这三条中缺少任何一条,太阳与地球产的关系都不能像现在这样密切。
3.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二)识记字形,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蒸”“疗”
“蒸”是平舌音,后鼻音,写时中间不要少写一横。
“菌”的下半部不要写成“因”。
“煤”和“谋”比较区别,加深记忆。
“疗”是病字旁。
(三)指导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1.指名朗读词语,齐读。
2.学生抄写词语,提醒学生注意,“殖”与“植”、“密”与“蜜”、“兽”与“曾”字形相近;“菌”的下部不要写成“因”,里面是禾,不是“大”或“天”;“小水滴”的“滴”右边不要写“商”。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引导学生说说最后一人自然段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2.指名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背后纠正。
3.集体背诵。
(五)布置作业
1.熟练地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十一、板书设计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板书设计意图]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个板书,用圆环代表太阳,在圆中心写上太阳的特点:远、大、热,言简意赅,使人一目了然。在圆环的周围,写上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最后用一句话,“没有大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样反复强调,突出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