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五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太阳
        ★★★★
【字体:
太阳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知识的兴趣,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习惯,并以此为动力,从小努力学习,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长大为祖国做贡献,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栋梁之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如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并且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2.培养学生分析说明文的方法,掌握一定的规律。

3.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

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了解太阳的特点。

3.体会说明文的方法及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七、教学方法

从课后习题入手。自学为主,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八、教具使用

1.投影片。

2.教学录像片。

3.录音机、磁带。

九、教学时间

两课时。

十、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说明文《太阳》。

同学们和太阳几乎天天见面,地球上万物的生存都离不开太阳。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我们也已司空惯,对太阳好像很熟悉,但是太阳有什么特点,太阳与人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我们了解得并不多,学了这篇课文,会使我们对太阳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新授

1.听录音,欣赏画面。

解说词:

太阳是个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它的表面温度可达六千度,内部热度更高,约一千八百万度。假如钢铁碰到太阳,也会马上变成汽的,但是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很远很远的,所以我们虽然感受到太阳的温暖,但并没有热到无法忍受的程度。太阳的体积非常大,它有一百三十万个地球那么大,我们之所以看起来没有那么大,是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2.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全文围绕太阳讲了哪几个内容?

学生读完后回答: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几段,依据是什么?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以根据叙述内容的不同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也很热。

第二段(第48自然段):讲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4.出示课后题1:太阳有哪些特点?指名读第一段。

学生读后回答:这一段讲了太阳离我们很远,它体积大、也很热。

教师:谁能用三个字概括太阳的特点?

(远、大、热。)

5.这篇课文以什么方式开头的?叙述一个传说的方式开头。

谁能读一读这部分内容?为什么引用了一个古老的传说?有什么好处?

引用这个神话是为了要引出太阳离地球很远这个知识,使文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教师:“其实”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表示什么?

是下面要说的具体情况,表示转折,由传说转向事实。“其实”后边的几句话具体说明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6.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呢?出示课后思考题,请同学们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学生默读课文,填空:

太阳离我们有(    )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    )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    )年。

1)如果把括号里填上的词语换成“很”“很多”,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这样就不能具体地说出太阳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2)在这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列举数字:1.5亿公里)

(假设,具体数字: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3)齐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意思是:这么远,箭射不到。用反问句强调它的远。

4)小结:课文在讲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个特点时,运用了举数字,假设的说明方法,让我们切实感到了太阳的远。

7.课文又是怎样介绍太阳大、很热的特点的?请同学默读23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讲太阳很大,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举数字:“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是拿地球与太阳作比较,用具体数字来说明、突出太阳体积之大。

“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是补充说明第一自然段讲的太阳离我们很远。

2)第三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

比喻:“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用“火球”作比喻,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写了出来。

用具体数字: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这些具体数字都充分说明太阳“温度非常高”这个特点。

3)请同学讨论一下,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更形象更具体地说出了太阳的特点,生动有趣)。

8.小结:第一段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举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特点说得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

9.指导朗读。

一些具体的数字,作比喻的事物要重读,读得正角,流利,读出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1)指名读文,教师指点,评议。

2)齐读。

10.布置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二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第二段。思考问题:

1)太阳与地球关系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会有这样密切的关系?

2.讨论: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提问:第四自然段可以分几层,各层主要讲了什么?

(可以分三层。第一层为第一句,概括地讲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第23句为第二层,讲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第三层是456句,讲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这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是这一段的总括句,概括地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下面从几个方面具体地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

太阳与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课文是怎样说明的?

(课文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太阳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繁殖的关系,从吃的、穿的、烧的三个方面说明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找出第四自然段中的关联词,并用关联词说一句话。

齐读第2句:“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体会分号的用法。

2)指名朗读567自然段。说一说云、雨、雪、风是怎样形成的,太阳与云、雨雪、风的形成是什么关系,与防治疾病又有什么关系。

齐读“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体会分号的用法。

3)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课文怎样总起来说明“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课文先正面说“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接着从反面说“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在正反两方面说的基础上,把上面所有的内容归结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样反复强调,突出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教师小结。

课文第一段与第二段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也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如果那么大、那么热、那么远这三条中缺少任何一条,太阳与地球产的关系都不能像现在这样密切。

3.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二)识记字形,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蒸”“疗”

“蒸”是平舌音,后鼻音,写时中间不要少写一横。

“菌”的下半部不要写成“因”。

“煤”和“谋”比较区别,加深记忆。

“疗”是病字旁。

(三)指导完成课后练习第4

1.指名朗读词语,齐读。

2.学生抄写词语,提醒学生注意,“殖”与“植”、“密”与“蜜”、“兽”与“曾”字形相近;“菌”的下部不要写成“因”,里面是禾,不是“大”或“天”;“小水滴”的“滴”右边不要写“商”。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引导学生说说最后一人自然段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2.指名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背后纠正。

3.集体背诵。

(五)布置作业

1.熟练地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十一、板书设计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板书设计意图]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个板书,用圆环代表太阳,在圆中心写上太阳的特点:远、大、热,言简意赅,使人一目了然。在圆环的周围,写上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最后用一句话,“没有大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样反复强调,突出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