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三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做风车的故事
        ★★★★
【字体:
做风车的故事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15个。理解“夸奖、几乎、天真、得意、发愤、任何、习惯”等词语。

2.通过理解词语和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怎样用完整、通顺的语句表达意思的。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和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训练学生把句子写通顺。

3.会用多音字“扇、几、磨”组词。会用“但是、习惯”造句。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牛顿从小发愤学习、爱提问题、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抓重点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前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理难受极了”,但是却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是怎样做的。

(二)解决办法

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的词句。引导学生反复读书,边读边思考,提出问题后,再读书并组织讨论,教师及时指导。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按提纲自学课文(默读、思考、勾画、查字典)。自学后讨论、交流、归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具准备

牛顿的画像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自学提纲和比较句子的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介绍牛顿,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启发谈话。

1)同学们,苹果从树上落下来是许多人都见过的现象。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

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善于提问,乐于钻研)

3)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善于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28课《做风车的故事》。

2.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投影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思考: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

4)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谁的什么事?

2.学生按提纲提示的方法、顺序自学,教师巡回指导。(教给自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反馈自学情况,调整下面的教学方案)

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1)读生字卡片。(指学生读、齐读)

2)多音字组词。

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

z2o

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

sh1n

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

3)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有些词语应放在深入讲读时再理解)

    习惯  得意  夸奖  果然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指学生读全文思考:全文主要写牛顿的什么事?

4.交流读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字、词、句等方面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与理解课文有密切关系或难度太大的问题,留在下节课深入讲读时解决。)

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

(四)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

3)学生发言。(①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②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板书:特别喜欢)

4)“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

5)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请用以前学过的读句子,找词语,谈理解的方法来谈。(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谈①“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子。”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查字典知道“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②“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着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

6)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什么呢?说明什么?(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三、四句是具体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

7)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入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为理解五、六、七自然段做好铺垫)

8)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一、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学习成绩不怎么好。这节课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村子里装风车,他是怎样做的?请用笔勾画出有关词语、句子,试着谈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勾画的习惯。)

2.交流、讨论。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同时,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出示一些句子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意思有什么异同?

板书:仔仔细细

2)他仔仔细细地看到什么程度呢?读书中的句子,想想说明了什么?

投影出示:

他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①学生谈理解后板书:几乎每天……都……(说明看风车着了迷)

②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句子。(句子训练)

牛顿看风车看得________

3)小结:第三自然段的前三句都在讲什么呢?(板书:看)谁来谈一谈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还讲了什么呢?(牛顿说想做一个风车。板书:说)

4)牛顿不仅仔仔细细看,而且还想亲自做一个,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板:做)

①出示句子:

“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叮叮当当忙个不停。”

②学生交流:去掉“每天”行不行?为什么?“钻进屋子”改为“走进屋子”行不行?为什么?去掉叮叮当当行不行?

板书:钻进忙个不停

5)你能想象出牛顿做成风车后,告诉奶奶的情景吗?谁能读出那种高兴的语气?

6)学生感情朗读。

7)教师小结:通过读书知道四、五自然段是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板书:做风车)通过具体写牛顿看风车、做风车着了迷,说明什么呢?(对做手工有浓厚的兴趣。板书:浓厚的兴趣)由于他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做手工上,以致于影响了学习。板书:影响学习。

(三)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过渡:三、四自然段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那么五、六、七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学们对小风车有什么看法?牛顿怎么做的?他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读书情况。

1)牛顿把风车带到学校,同学们有哪些看法?(板书:夸奖)“夸奖”什么意思?

2)大家会怎样夸奖牛顿呢?(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夸奖”的词义)

可以提供句式:这风车________

牛顿,你________

3)听着大家的夸奖,此时牛顿的心情怎样?(板书:得意)理解“得意”。

4)学生谈到卡特有不同的看法时,请学生读出卡特的话。(板书:质问)

5)听了卡特的话,牛顿是怎么做的?(板书:发愣)

6)牛顿为什么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联系二自然段谈,使学生明白只做感兴趣的事而忽略学习是不对的。)

7)读卡特的做法和后面的几句话。

理解“希罕”“迸发”(板书:嘲笑)

8)这两自然段都在讲什么?(板书:议风车)

牛顿因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后,他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默读第七自然段。

1)思考: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流一滴眼泪?

2)讨论交流:

①“难受极了”什么意思?

②人在非常难受时一般会怎样?

③牛顿心里非常难受,却没流一滴眼泪,你能猜到他此时会想些什么吗?

④你是怎么知道牛顿的想法的?

⑤幻灯出示最后一句话。a.理解:“发愤”“任何”“习惯”“刻苦钻研”。b.你能想象出牛顿从此是怎样发愤学习的吗?c.说说这句话的意思。d.感情朗读这句话,体会牛顿的思想变化。

⑥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⑦指导朗读七自然段。说说这段告诉什么?(板书:接受教训、发愤学习、刻苦钻研)

4.谁能谈谈牛顿为什么能成为科学家?谈谈你了解的牛顿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1.回顾全文。

2.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一谈。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出示课后第三题词语。

1.指生读。

2.从课文中找出用上“但是”、“习惯”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用法,然后练习造句。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分析字形。(以学生自学为主,注意找规律记字形)

①音、形、义结合。

②联系生活实际识记。

③与旧知识联系起来,注意区别形近字,音近字等。

2.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词。(严格要求,注意间架结构及各部分在田字格中占位情况)

(四)组词(扩展练习)。

1.给生字组词,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形近字组词。

3.多音字组词。

(五)读一读牛顿的故事。(扩展阅读)

七、布置作业

预习第28课《曼谷的小象》要求:

(一)朗读课文,用笔勾画出生字词,要读准字音。

(二)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不懂的词语。

(三)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八、板书设计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