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继续学习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3.练习用准确的词语把句子说通顺、连贯。
4.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j牛顿把风车带到学校课堂后神态及心情的变化。
2.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质疑。
从题目看,课文是围绕什么写的?你能根据课题提出什么问题?(①谁做风车?②为什么要做风车?③风车是怎样做成的?④风车做好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引导,读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3.目标定向。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弄清所读的这几个问题;学习把句子写通顺;同时,继续学习和运用理解一句话意思的方法。
二、讲读课文
(一)教学课文一、二自然段。
1.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他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小时候的牛顿又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画出来。
(2)抽生回答,再齐读。(板书:特别喜欢)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买凿子)
(1) “攒”是什么意思?(板书:攒)
(2)零用钱一点儿一点儿积聚起来,一定很不容易,在小朋友看来,自己辛辛苦苦攒来的钱就一定要买自己最心爱的东西,牛顿攒钱买的是什么?(锯、斧头、凿子)
(3)牛顿为什么要买这些在我们看来并不稀罕的东西呢?(因为有了这些工具,他才能做手工)
(4)小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牛顿的确(生齐读:特别喜欢做手工)。
3.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培养了兴趣,也提高了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这是好的,但他哪点不好呢?(整天忙着做手工,学习成绩不怎么好)
4.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好呢?(首先;要搞好自己的学习,然后再适当地参加一些兴趣活动)
(二)讲读第三、四自然段。
1.牛顿的小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呢?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讲了几点意思?(板书:做风车)
2.理清三、四自然段的层次。
(1)齐读第在自然段的1~3句,思考:这几句写什么?。件顿看装风车)(板书:看)
(2)小声自由读这一自然段的后几句话。思考:这几句写什么?(牛顿说做风车)(板书:说)
(3)齐读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想想这一句写什么?(牛顿学做风车)(板书:做)
(4)小声自由读这一自然段的后几句话,看看是写什么?(牛顿做成风车)(板书:做成)
3.抓住重点,进行理解。
(1)这几点意思中,哪两点意思最重要?(”看装风车”、“学微风车”)
(2)学习“看装风车”这一点意思。
①出示小黑板,齐读上面的句子。(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②怎样理解这一句话的意思呢?谁能回忆一下理解句子意思的一般方法是什么?(结合句子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a. “仔仔细细”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看看。
b.牛顿会“仔仔细细”地看些什么?想一想,再说一说。(风车是由哪些部件构成的;每个部件是用什么物件做的;风车是怎样一部分一部分安装好的等)
c. 联系上下文想想,牛顿为什么会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因为他特别喜欢做手工;他想自己回家了做一个)
④理解“几乎”的意思。去掉“几乎”一词后句子好吗?为什么?(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⑤抽生说说整个句子的意思。
⑥指导背诵这一句。
⑦牛顿就这一次“仔仔细细”地看了吗?找出有关句子读读。(他每天……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⑧小结:看来,牛顿不光”仔仔细细”地看了一次,还看了多次。这说明牛顿对风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为了把牛顿看装风车这个意思表达清楚,先写看一次,再写多次看,语句十分通顺、连贯)
(3) 牛顿是怎么说做风车的?齐读。(风车装好后……回去我也要做一个。)
(4)学习“做风车”这一段。
①出示小黑板(每天放学回家……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自由读这一句,联系上文和下文想想“丁丁当当”指的是什么。(指牛顿微风车时发出的声音)
②比较“丁当”、 “丁丁当当”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不是一样的?哪点不一样?(”丁丁当当”表示次数多一些,声音响个不停)
③从“丁丁当当”一词你体会到牛顿做风车时怎样的情景?(十分专心、忙碌的情景)
④想象一下牛顿微风车时是怎样一幅忙碌的情景。 (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
⑤牛顿“丁丁当当”十分忙碌地做风车,这就叫(忙个不停)。
⑥抽生说说句子的意思,并说出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
⑦指导背诵这一句。
⑧牛顿的小风车做得怎样呢?齐读出来(过了些日子;……奶奶笑了)。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牛顿先是认真(看装风车),接着(说他也要做一个风车),然后自己动手(微风车),最后风车终于(做成了),牛顿的小风车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5.引读三、四自然段。
(三)讲读五至七自然段。
1.风车做好后,第二天牛顿是怎么做的呢?齐读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思考;牛顿为什么要把风车摆在课桌上?(想炫耀自己的风车做得好)
(1)从“摆”字可以看出牛顿怎样的心情?(高兴、得意)
(2)在“摆”风车时,牛顿心里会怎么想?(这一下同学们会夸我的,说不定还要拜我为师呢……)
(3)牛顿十分得意, 为了炫耀自己的风车, 他会怎么个“摆”法儿?(也许会把风车摆在课桌中间:也许会垫上一叠书,把风车高高地摆在中间……)
(4)牛顿把小小的风车“摆”在课桌上,正是他得意的具体表现,再读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
2.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出第五、六自然段的有关内容。
3.牛顿压根儿也没有想到卡特会提出风车为什么会转的问题,他表现怎样?(发愣)发愣是什么意思?
4.指导看图。
(1)图中哪是牛顿?哪是卡特?哪些是同学?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2)各用一句通顺、完整的话把图画上的这三类人物表达出来。
5.你们觉得卡特的做法哪些是对的?哪点又不对?
6.我们应怎样做才对呢?(当发现别人的不是时,要善意地、真诚地给别人提出意见)
7.谁能把卡特嘲笑、讽刺牛顿的语言改换成善意、真诚的语肓?
8.接下来,牛顿的表现又如何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的前两句话。
(1)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不是心疼自己辛辛苦苦做成的风车,也不是受同学们的嘲笑而灰心,而是为平时学习不刻苦,答不出风车为什么会转的道理而惭愧)
(2)牛顿心里如此难受,但为什么没有流一滴眼泪?(牛顿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决心以坚强的毅力克服自己的不足)
(3)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9.牛顿以后是怎么做的?出示小黑板。
(1)自由读这段话,运用前面所学的方法,理解词意、句意。
(2)理解“刻苦钻研”?(板书:刻苦钻研)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牛顿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发愤学习、任何、问个为什么)理解这几个词的意思。
(3)说说句子的意思。
(4)牛顿渐渐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与他成为科学家有什么关系?
(5)谁能在篇末加上一句话“后来他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6)小牛顿从课堂上发生的事中受到了教育,他知错就改,刻苦钻研,多么可贵的品质啁!齐读最后一句。(板书:受教育)
(7)简介牛顿后来的实际行动及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向牛顿学习的热情。
(8)插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板书内容。
(2)你觉得应向牛顿学习什么?
(五)展示下节课内容。
(1)练习用“但是”、“习惯”造句。
(2)朗读课文。
[教案述评]
重庆万县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傅开国
李斌老师是重庆万县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以上《做风车的故事》的教案是他1997年参加教学能手评选比赛课的教案。
小学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李老师注重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固有的教育因素,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评价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以及卡特摔坏风车的做法哪点对,哪点不对,应怎样做才好的处理,鲜明的体现了这一特点。
扎扎实实对学生进行理解词语、读懂句子、用词准确、写通句子等本册安排的重点项目的训练,是本节课教学给人留下的另一深刻印象。 如第二自然段的教学, 李老师抓住“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的主句,通过对词语“攒”的步步深入理解,从而达到了读懂句子的目的。在理解词句的同时,李老师十分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理解”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一句时,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思考,训练学生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体味用词准确,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此外,本节课还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说话的常规基本功训练。单以训练“说”为例,就在让学生用一句话讲插图上的人物,篇末以”后来他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句式说一说等多处进行了颇有效果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