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幸福,加深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2.读准字音,懂得字意,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唱这首歌。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汉语拼音朗读全诗,要读准字音,注意“荡、浆、绕”等字的字形,理解“荡、飘荡、倒映、尽情、安排”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唱这首歌。
(四)体会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幸福,加深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朗读全诗,读准字音。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全文都有拼音,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如:“波”字读b#,不要读成p#;“映”读成y@ng不要读成y!ng。可采用让学生判断正确读音的方式,作巩固练习。例:
(二)引导学生注意字形结构。如:
“荡”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桨”字下边是“木”,不要写成“水”。
“绕”字右上角不要多写一个点。
可采用区别形近字,组词的方法让学生作巩固练习。
例:荡( ) 桨( ) 绕( )
汤( ) 浆( ) 浇( )
(三)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师范读课文,并让学生仿老师的语气自读诗歌。
2.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3.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如:荡——摆动的意思。课文中一个“荡”字既写出了孩子们在小船上划动双桨翻开碧波的动态,也表现了少年儿童轻松愉快的心情。
飘荡——在空中随风摆动或在水面上随波浮动。本课中的飘荡是后一个意思。
倒映——“映”是照射而显出的意思。联系课文,再看看插图,可以理解“倒映”在本课里指白塔在水中映出的倒影。
尽情——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感情,不受拘束。本课中尽情是指充分享受快乐。
安排——本意是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事物的意思。安排在本课中表示带来的意思。
(四)读课文理解诗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是一首歌词,它以含蓄的手法描绘了少年儿童在洒满阳光的北海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动人场面。可以从理解诗句入手逐段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要求要读得通顺,流畅,做到读通句,读后让学生按要求评议。
2.出示重点句: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围绕这句话,教师可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
(1)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水面能倒映出“美丽的白塔”说明什么?
(3)作者描绘出这样美丽的景色想说明什么?
讨论中要让学生明白,诗句中没有直接点出北海公园,而是通过抓住北京北海公园的象征性景物,使读者了解到这是在描绘北京的北海公园的美丽景色。读这句诗从中要理解三方面的意思:①水面能映出白塔的倒影,说明水很清。②白塔、绿树、红墙色彩鲜明亮丽,景色优美和谐。③作者细腻地描绘出这样美丽的景色,是想以此衬托出“我们”愉快的心情和生活的幸福美好。
3.让学生反复读这段诗歌,要把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出来,做到读明意。
4.指名读第2自然段并展开讨论。
围绕这段诗,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讨论,从而加深理解。
(1)“红领巾”指谁?“太阳”又指谁?
(2)水中鱼儿会“望着”、会“悄悄地听”吗?作者这样描写目的是什么?
在这段诗中,作者以含蓄、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少年儿童尽情欢乐、自由歌唱的情景,生动而感人。“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是少年儿童的象征。“太阳”意指中国共产党。意在让学生从中领悟只有在党的阳光照耀下,少年儿童才能自由茁壮地成长。
5.理解重点诗句: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在这句话中作者用拟人的写法,用自由自在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唱歌,这“悄悄地”三个字赋予了鱼儿人格化的想象,它们不敢出声,怕惊扰了“我们”,鱼儿对“我们”的羡慕,更体现了少年儿童生活的幸福,充分反映出少年儿童尽情欢乐歌唱的愉快心情。
6.让学生自读体会情感,然后指名反复练习朗读。
7.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2)出示重点句: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3)联系上文读懂句意,体会情感。
在这句诗中“安排”是“带来”的意思。联系上文“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一句,可以使我们想到“太阳”、“阳光”代表中国共产党,是党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诗歌用问而不答的形式,提出这一问题引发思考。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共产党的真挚感情。
8.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的体裁特点。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凉爽的风”这一诗句在诗歌中三次出现,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应怎样朗读?
这句诗在诗歌中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词,在写法上叫反复,这里三次出现,抒情意味浓厚,表达了少年儿童无比愉快、无比幸福的心情。在朗读过程中对三次出现在表达上应有所不同。第一次朗读应表达出少年儿童愉快、欢乐的心情。充满幸福感;第二次再读这句话应联系本段内容,读出自豪愉悦的心情;第三次是全诗的结尾,应读出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要读得深情而豪迈。
(3)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9.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支歌,让学生边听歌曲边朗读,借以充分发挥情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