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位伟人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也就是说,感情是人行动的动力。一个学生,如果常受到老师的关注,多与他(她)沟通交流,善于采用表扬与批评的手法去评判他(她),那么他(她)将会把这分情感转化为永不枯竭的原动力,从而不断进取,努力向上。赞美是鼓励学生的最佳方法,而将批评像三明治似的隐藏在两个不大的赞美之间,必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善于捕捉学生心理,把握好表扬与批评,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去应对一个个鲜活的、有感情、有个性的学生,同时也能感受到当班主任的乐趣。以下是我当班主任期间的几个记忆犹新教育案例,供同行探讨、借鉴。
“没有老师在乎我,我反正是个差生……”
在我还没有正式担任这个班的“主任”之前,知情的同事就告诉我,该班有个学生赵某,平时爱闹恶作剧,爱说谎,经常沉迷于游戏厅、网吧,好打架斗殴,敲诈勒索。只要老师或家长批评的严厉一点,他会立刻转身逃学,一连几天不见他的踪迹,害得家人转悠好几天方能寻到他,再低三下四地求他去上学。为此,老师、家长都认为少惹他为妙,常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自我上任后,我便留心观察他的一举一动,终于发现一次在卫生监督员检查卫生时,他把自己课桌旁的一张小纸片捡了起来(其实那纸是他闲得无聊时撕了丢的),我赶忙不失时机地当众表扬他自觉讲究卫生,很有集体荣誉感。我还清晰地记得他当时那一脸惊讶、两手僵直的“呆相”。因为他丝毫没想到新来的班主任会这么注意他、在乎他,还夸奖他。事后,他逐渐变得爱劳动了,常有意无意地在我面前表现一下,我也总是随口夸上几句。之后,凡逢班级大扫除、大环境整治等活动,我都第一个点他的名,让他领头打扫,他总是愉快得接受,且乐此不疲。慢慢地,他以前脸上常有的桀骜不驯、满不在乎的神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淳朴的微笑和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期末,他顺利地摘掉了“非文明学生”的帽子。后来在一次春游活动时,他悄悄地告诉我:“老师,就您对我最好了。以前没有一个老师在乎我 ,我反正是个差生……”原来,他的自暴自弃愿出于此! 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有他(她)闪光的一面,关键在于老师要做一个淘金者,善于捕捉他们的长处,并不适时宜地加以肯定、表扬,以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你会发现:其实他们也能发“光”发“热”。
“我不做作业,照样比你们好!”
王某,一个整天乐呵呵的男孩,在他身上,你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忧愁、烦恼。这位学生上课反应敏捷,思维能力强,每次老师上课设置的悬念,常在他的“大喇叭”下马上揭晓了谜底,使得班内很多同学都“坐享其成”,少了许多动脑思考的机会。为此,老师常要求他少插嘴,他非但视老师的劝阻于不顾,反而越说越兴奋。要是老师真动了怒,对他批评得严厉一点,他倒真不敢插话了,于是便开起了小差,那不安定的眼神能把教室的每个角落都扫个透,一旦跟哪个同学对上“暗号”,定会挤眉弄眼一番。更棘手的是他不爱做作业,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的作业,他一概能拖则拖,能躲则躲。老师批评,他脸不改色心不跳,照样对你咧着嘴,仰着笑脸,也不反驳,让你有火发不出,过后他照样我行我素,此刻再多的教育对他也是无济于事。 对此,我展开了侧面调查,他的同桌告诉我,王某一直认为:“我不做作业,考试成绩照样比你们好……”。于是我赶紧对症下药,一方面调整座位,另一方面用言语来激将他:“算你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这不都是你爸妈给的,有什么了不起,你本人一点功劳也没有……。仅满足于超过身旁的几个同学就沾沾自喜,会有多少出息……。你这样不做作业,迟早会落到最后的。不信,走着瞧……”劈头盖脸的一袭话着实使他有所震惊,脸上挂着的笑容也有所收敛了。或许是我的“恶语”批评起了作用,也或身旁的好同学给了他压力,反正他开始做作业了。但由于他意志力薄弱,主控能力不强,时不时还会犯老毛病。每当这时,我总是略微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再用一副瞧不起他的神情来“奚落”他仅满足现状,做事虎头蛇尾,将来成不了大事等等的话加以激将,从而打击他的乐天派性格,激发他的学习主动性,之后他逐渐改掉了许多不良习惯。初三中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高级学校。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的缺点不可能是刀枪不入,顽固不化的,老师要善于找准切入点,对学生的性格、心理、情绪、修养、经历及爱好等方面都了解一点,就能保证批评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启迪、激励、鞭策和警醒的作用。起反作用的批评,多是由于没有真正了解对方而误用了。
“周某又顶撞老师了……”
从前任班主任的口中,我了解到周某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性格比较孤僻,脾气急噪,受不得一点委屈,一旦不如意就会暴跳如雷,不顾一切地和老师顶撞。这不,开学没多久,我班的班长就急急地闯进我办公室:“班主任,周某又与语文老师顶撞了,您快去看看!”我一边听班长讲述事情的经过,一边就跟着进了教室,只见老师和那学生僵持着,谁也不让谁,局面很是尴尬。我示意他出来,他勉强走出了教室,跟我进了我的办公室。我先让他站在一旁,并没有马上问话。 过了一会,他也冷静下来了,说:“我并不想顶撞她,谁叫她(语文老师)撕坏我的衣服?”显然他压根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啊,老师撕坏你的衣服,应该跟你说对不起,并让她作出赔偿,是吧!”我先顺着他的话,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地这么一说,他倒不好意思地笑了出来。于是我继续因势利导:“ 老师为什么拉你?是成心要撕烂你的衣服?……。你这样顶撞老师,能解决问题吗?你换位思考一下,因为你不认真听课,老师让你站起来,你不赖在位置上,及时认识到错误,并接受老师的批评,不就风平浪静了……。人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先三思而后行,多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人的心胸不要太狭窄了,退一步海阔天空么!否则你何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与同学、老师相处得和睦愉快?”等他认同了我的观点,他也就心悦诚服地向老师表示道歉了。 这以后,只要他有一点表示礼貌、尊重他人的言行,我就及时加以表扬、肯定。慢慢地,类似的事情在他身上越来越少见了,整个人也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
表扬与批评是一对辨证的统一体。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既要有严肃,有凌厉,有警示,更要有情感投入,有哲理,有幽默。只有前者而无后者,学生感到的只是苦辣、疼痛和压力,就会从心理上加以拒绝;只有后者而无前者,学生也会觉得老师不“凶”,犯点小错没大碍,从而不能及时地改正缺点。形象性、知识性、哲理性、幽默感对于任何富有成效的教育形成都是不可或缺的。工作中我们常会碰到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要善于洞察学生心理,不吝啬表扬也不滥用批评,只要合理地把握好表扬与批评,就能发挥其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