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家长:您孩子的日记一直写得很出色,如果获允许请您抽时间阅读一下,另外,请您好好地表扬一下他(她)。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她)会更出色!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就这样的一个普通字条,犹如有了魔力一般成为了学生奋力追求的目标。而在学生追求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写日记也成了孩子实实在在的“倾诉”需求。
因为日记的原因,我不知听过多少严厉的批评、苦口婆心的说教,目睹过家长的多少难堪的表情……我害怕布置写日记,当听到学生的叹息声、看到学生愁眉哭脸的样子、看到写出的干巴巴的日记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我感到自己很失败很无能。
一件无心插柳的小字条却使这种情况改变了。
那一天,我气势汹汹地把两个不写日记的“厚脸皮”带到了办公室,一气之下,我分别写了两封措辞严厉的“告状信”,让他们带给家长。“抓两边,促中间”,我“灵机一动”又给写得好的两个学生的家长也写了两张字条(内容如文初),并在班级里宣布这条规定。“厚脸皮” 压根没有敢把字条交给家长第二天“厚”度依然,而后者却又写出了更精彩的日记!更出乎意外的是好多学生的日记写的大有改善,有的在日记中对我昨天的做法提出建议,有的直接表示不满,更多的是对“字条”的向往。我眼前一亮,立即到复印室把我的“亲笔信”复印了几百份。孩子们积极了起来,我也是很“大方”,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写得好,在进步,我一概发!不但这样,每天放学前我都要对日记进行评奖,隆重表扬写的好的学生,碰到精彩的我还要绘声绘色地当众朗读。让学生充分品尝写日记的成功与快乐!我认识到不能仅靠“字条”来维持学生的兴趣,于是,我经常有意无意地介绍洞察生活的方法、渗透写日记的点滴技巧、组织孩子交流写日记的心得。孩子们高兴时会想到它、痛苦时也会想到它……比如娄彤在日记里描写自己被表扬后的激动心情;高威在日记中倾诉父母离婚后自己的苦楚、杨子又在日记中告诉我当班长的烦恼、而周晓琪却向我大谈特谈家庭中的快乐……我也用评语这种特殊的方式和学生交流,学生乐于把心事告诉我,乐于和我交流。在用心写日记的过程中,学生渐渐体会到了日记本身的美丽,而我也在一次次与孩子们心灵对话中品尝到当教师的快乐!至今,已有好多学生的日记在报刊上发表,
北师大教师肖川博士在《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中写到:“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视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乐观宽容与乐观的期待和鼓励上”。而马克•吐温也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孩子希望得到表扬、需要得到表扬。一张小小的字条其实意味着老师的认可、意味得到家长的赞扬,这也就是学生的自信的资本、前进的动力。那一朵花没有香?那一颗星没有光?我想我们教师有时是不是有点太吝啬了?其实,只要你慷慨地用语言来赞美学生,你会发现:表扬真的是一盏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