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考试研究 >> 文摘正文
中考语文开放型试题经典示例(二)
        ★★★
【字体:
中考语文开放型试题经典示例(二)
作者:朱国华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0
(五)补充类
    精点:内容要上下贯通,格式要前后相合。
例释:
    例⒈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点的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__________,依旧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天津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25小题
    例⒉ 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河南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4小题
这类题的解题关键要把握住两点:①内容要上下贯通  补写的句子,在内容上一定要与提供的语境相吻合,力求做到上下贯通。②格式要前后相合  尤其要注意补写句子的句式、修辞,一定要和其前后的句式、修辞相一致。如例⒉我们就可以补写“一声深情的祝福是一朵花”,但若写为“为他祝福吧”就不合格式了。

   (六)指代类
    精点:  回首望月找前句,拨草寻蛇细搜求,
            答案需用原词句,小心错失某一头。
例释:
    例⒈  第2段说“这是被古今中外许多人的成功经验证明了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
                     ——呼和浩特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19小题
    例⒉  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子“由此看来”的“此”指代哪些内容?
                         ——济南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19小题
    例⒊   文中加横线的“那多有趣”的“那”指的是______________
                         ——山西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21小题
    这一类题都是围绕“某一代词”设题,让我们找出其具体指代的内容。在解答时,应把握住以下三点:①回首望月找前句,拨草寻蛇细搜求。这一类题的答案,都在“代词”前的句子中,要么是某个词语,要么是整个句子,有的和“代词”紧紧相连,有的还需往前找几个句子,所以一定要认真搜求,不可盲目作答。②答案需用原词句。这一类题在作答时,一定要用原文中的词句,或者是根据具体情况借用原词句来概括,不能随意发挥,因为“代词”指代的内容一定在原句之中。③小心错失某一头。如例⒉中的“此”字,指代的内容就包括地表情况、地表植被、地表湿度和积雪覆盖等因素,在做题时,针对一个代词指代多项内容的情况,一定要看仔细,列全面,切不可抓住一点就自认为完事大吉。

   (七)语境析词类
    精点: 联系上下定义项,原句当中有文章,
           左看右看仔细看,定会发现准答案。
    例释:
    例⒈  第③段中,作者说:“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这种“深意”应怎样理解?
                         ——安徽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10小题
    例⒉  快速浏览全文,写出“平台”一词的本义和在电脑业、其他行业中的不同含义。
    本义:________________
    电脑业: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西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12小题
    例⒊ 在标明B的段落中,作者说“她还是感到一种莫名的委屈和酸楚”。你能说出“她”的委屈和酸楚是什么吗?
                         ——海南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8小题
    这一类题要求我们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析词语的含义,做这一类题时,一般不能按照字典、词典上的固定答案来回答,而应紧紧围绕该“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结合原文中的相关词句做出具体的分析。“联系上下定义项,原句当中有文章,左看右看仔细看,定会发现准答案。”就是告诉我们,这一类题的答案一定在原文当中,只要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就一定能够准确地找出来。如例    ⒊ 我们认真阅读一下文段,就不难看出,“她”的委屈和酸楚指的就是同学里有人笑话好她。

    (八)追因类
     精点:带着问题,慢读细品,巧借词句,联系中心。
    例释:
     例⒈  从文中看,除安嫂子的支持外,还有什么原因促使“我”走上抗“非典”战场?
                         ——贵阳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28小题
    例⒉  为什么说“真诚是火”,“真诚是水”?(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南京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19小题
    例⒊  在预报沙尘暴应考虑的两方面的因素中,作者重点说明了哪方面的因素?为什么?
                         ——济南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18小题
    例⒋  “他只好把话咽了回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河南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7小题
    这一类题出现的频率很高,涉及到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各种文体,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这一类题的基本思路可概括为三点:①带着问题,慢读细品。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然后带着问题到相关的文段部分慢读细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②巧借词句。这一类问题,大多可以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作答,如若没有原句,至少也要选取一些关键性词语来进行概括,这样可以提高答案的准确率。③联系中心。在挖掘问题的原因时,一定要善于和文章的中心联系,且在不同的文体当中,应有不同的侧重。一般来讲,记叙文中,应和中心思想,人物的感情、思想、性格、品质挂钩;议论文中,应和中心论点挂钩;说明文中,应和说明对象的特征挂钩。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