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法学法 >> 文摘正文
巧用讨论,下自成蹊
        ★★★
【字体:
巧用讨论,下自成蹊
作者:于哥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18

巧用讨论,下自成蹊

山东省无棣县马山子镇中学              张秉义            251907

 

    在讲《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通过共同分析 得出小说的主题, 反映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菲利普夫妇是一个爱慕虚荣、势利、自私、冷酷、贪婪、处处在模仿上层人物, 时时想爬到上流社会的这麽一对夫妇。 正准备利用“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麽样 ”进行创造性写作时, 一位女同学举起了手,旋而 又站了起来 满脸通红的小声说:“老师,我认为这样评价菲利普夫妇是不公平的, 有失公允的,他们不认于勒叔叔,不是他们的错。”一言激起千层浪,一时课堂上议论纷纷。

对于学生提出这个不同的观点,我是没有想到的,于是我顺水推舟,引导学生来讨论这个问题。

师:请你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菲利普夫妇的?

生:我认为他们有善良宽容的一面,他们不认于勒叔叔,不是他们的错,他们是有苦衷的。[众生哗然]

师:这位同学提的这个观点很好。请大家再把课文细细的读一遍,我们来共同讨论讨论。[生读课文]

生甲:我认为菲利普夫妇也不是那麽冷酷的,通过读课文,说于勒叔叔是一个行为不正、糟蹋钱,是好喝玩乐的“花花公子 ”,他们却没将于勒叔叔抛弃,作为兄长,已经很不错了。

生乙:我们都学过思想政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于勒叔叔把分得自己的那一部分遗产吃的一干而净,还把父亲的那一部分给 占用了。如果菲利普夫妇对叔叔不宽容的话,不会让他占用自己应得的那份家产!

生丙:我们通过学习《世界历史 》知道,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阶段,西方人都有到海外淘金的习俗,叔叔把自己的财产挥霍一空后,还占用了父亲的那一部分,我想,被于勒挥霍的父亲那份财产,对于菲利普一家的生活来讲,是多麽的重要!父亲不但没有怨恨他,相反还把他送到美洲去淘金,给他一条生路,如果不管于勒,会怎样 ?他会成为一个地痞、无赖、游手好闲的败家子。难道还养他一辈子?

生丁:再看菲利普一家的生活,文中有一个词“拮据”,这种贫困的生活不能不说和于勒无关,如果于勒叔叔不占用父亲的那一部分,家庭生活会怎样?我想姐姐出嫁也不会让父母头疼?

生戊:对菲利普夫妇向往上流社会的生活进行批评,这是欠妥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什麽不可呢?他们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可他们收获却很少,这是为什麽 ?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生活的辛酸有谁知

生己:因此,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菲利普夫妇有收留于勒之心,而无养其力也!这样会使他们的家庭生活更加困难,我想新婚的二姐夫也会离他们而去的。[众生笑]

我顺势问了一句:造成这种境况是什麽原因?

众生:钱!都是金钱惹的祸!

那麽我们怎样看待菲利普夫妇呢?

生:菲利普夫妇是一个爱慕虚荣、势利、自私、冷酷、贪婪且处处在模仿和追求上层社会,同时还略有善良、宽容一面但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又无可奈何的小人物。(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好!下面请大家以“菲利普夫妇自陈心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章……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使我受到的启发很大,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必须要求老师要跟着学生的思维走,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在自主讨论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使其个性的到张扬。

 

课堂感言:

        我是一个十分内向的女孩子,在课堂上从不主动发言,对于这篇小说在开展课外阅读时早已读过,对于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的定论也是首肯的,但当真正做课文来认真分析时,发现对菲利普夫妇的这种评价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 。于是在课文分析将要结束的时候,我冒班内之大不韪,大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张老师不但没有反对,反而对我提出的观点予以肯定并组织全班同学讨论,真理越辩越明,结果使我的看法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同。老师尊重我们的看法,当提出的问题出现分歧的时候,老师不是自己大包大揽的讲解,而是将问题交给我们,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自行解决,让我们尝到探究、讨论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语文学习,这堂课,我终生难忘(付安然)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