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 新体验 新感觉
——上步中学初一初二年级部分同学畅谈新课改
我觉得语文教学改革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它代表着教育时代的进步,增强了我们学习语文的空前热情,其作用不亚于一个空前绝后的革命。
现在,老师们不再单唱独角戏,也不再象以前那样辛苦。换来的却是学生自己找资料,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成绩也一步步提高,这样好的效果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而从前,上语文课时老师总是一味地讲,滔滔不绝,口沫横飞,而学生则在桌下昏昏欲睡,无心听课,老师很累,学生也感到无聊,成绩自然上不来。
——初一年级林海
记得小学时妈妈就给我讲了许多她上中学时的种种艰辛,虽然我没有亲自体验过,但我仍能体会到当时中学生的压力。而今,我也终于上了中学,我也体会到了小学与中学的不同之处。但我不得不承认,与妈妈所描述的当年的情况相比,今时今日的中学确实比以往“活”,这为我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活”在哪儿呢?我觉得主要就是上课是经互动形式来组织课程,有时还增加了一些游戏成份。让我们在快乐中吸收知识,使枯燥的学习变成了愉快地学习。另外,学校运用多媒体上课,使得我们非常开心。学校变成了我们向往的地方。
——初一年级谢佳恩
小学时我们上语文课时,老师总是一字一词一句一段地进行讲解,这样效果虽然很好,但也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只知抄现成答案,不知道自己去思考、探究。从而开成了不爱动脑思考,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现在,我们上课都只是老师只提示一点内容,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思考,进行探究。开始同学们还不大习惯,可后来大家渐渐习惯了,都可以自己动脑想答案了,而且也能积极发言了,课堂变得活跃了,我们自己也觉得有了进步。
——初一年级宋亦珂
以前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的填鸭式的单元一的教学方法,而现在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能主动吸收信息。这点是与以前教学最不相同的一点。升中学后,老师不会只讲课本上的内容,还会告诉学生一些别的有用的资料和知识。这使我们受益匪浅。而现在的语文课本内容比较新颖,开学时,当我拿起语文课本,才体会到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世界有多宽广。
——初一年级黄尚青
步入初中,一切都与小学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小学时,我们上课主要以课本为主,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是我们做的最多的一件事,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也只是课本上的东西。但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很不同,我们会接触到很多课外的课外的知识,这样,我们的知识面就增大了。比如老师推荐了张晓风的作品,我读了以后,就觉得这个作者非常了不起,这让我经常读起了她的作品,在此之前,我还不知道有这个作家呢。
——初一年级莫丽琴
新课改不仅改变了学生们上课时的心情、态度,同时也改变了课堂气氛。课堂上充满了欢笑、激情与快乐,上语文课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不再是那种只有老师没有学生的世界。课堂上,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现在,同学们不但没对上课反感,反而对上课充满希望。
——初二年级潘乐骏
过去,我最讨厌上语文课,因为上语文课整天就是读书看书写文章,上课就是讲讲课文内容,解释一下词语,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十分枯燥,无味又辛苦,课本上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不紧。我想:如果哪一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学习的知识面广,与生活又联系得紧,那该多好。到了中学,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现在在课堂上,都是以老师为指导、学生为中心的上课方式,我们有问题可以提出来与老师同学讨论,在讨论中获得更多的思考,而且现在学校还为全校各班安装了电脑,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更大了,另外,新课本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老师的教学方法已经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
——初二年级伍博林
以前一上课,老师便开始了他的“讲演”,课堂成了老师的天地,我们只能安安静静地听他讲课,努力去理解,记住老师的每一句话。现在,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人的讲台,主人不再是老师,学生才是新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配角,一个负责启发学生的人。虽然,我们是课堂的主人,但是课上并不是任由我们去玩,而是围绕课本,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注重了我们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初二年级李笑凡
课改最大的好处是学生的阅读量、写作量、背诵量大大增加,以前做练习、背答案的时间都转移到课外阅读上,经典名著上了我们的书桌。其次,开展综合性活动,将语文学习的视野扩大到社会、自然等更广阔的空间。———张维敏
新课改的测验方式与以往不同。往日的考试只在乎卷面分,而现在的考查不光注重卷面分,还注重我们平时完成作业的态度、课堂积极参与的程度。卷面只占70分,而平时的“态度分”占30分,30分里包含:课堂举手发言次数质量、综合活动、平时作业等,这能更客观、更清楚地检验我们的学习能力。
——初二年级林淑真
自从课改,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了,老师与同学融成了一体,大家有说有笑,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最有意思的是语文学习活动。每次活动前老师都会布置查找相关的资料,报纸、书本、画册、网络都成为教材,感觉“博览天下知识”。准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课堂发挥。代表小组整理资料进行讲述,锻炼搜集资料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筛选组织资料的能力,改掉了“心明话不清”的毛病。
——初二年级冯硕
“这就是写景的!”“不对,这其实是以物喻人的写法!”吵起来了,别惊讶,现在语文课上一道小小的问题大家都可以争个面红耳赤,谁都有理由,谁都想一吐为快。以前考试答案都是一个模式的,就靠死记硬背得分,大家上课照抄笔记就得,乏味至极。现在没有标准答案了,新课改给了我们大胆直言的空间,给了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获得了真正的理解。
——初二年级邓旖蓓
以前语文课堂里多数是死气沉沉“鸦雀无声”的,偶尔几个同学发言,其他同学“沉默是金”。如今,“老师,叫我,叫我!”几乎笼罩整个课堂,充满了发言声、掌声、笑声,新课堂充满了活力与生气。
——初二年级谢创侠
最妙的是四人小组讨论,遇到难度较深的问题,不再是单枪匹马去想,而是四个人一起探讨,大家畅所欲言。同样一个问题,四个人的想法会迸发出无限的火花与源泉,一个个精妙的答案油然而生。这种课堂讨论不仅带动了学语文的兴趣,更锻炼了同学们的口才与思维。自己探索得出的答案,分外有成功感,真正实现了“同学为主、老师为辅”。
——初二年级樊祺
教育改革,把语文考试的方式也改变了。以前我最讨厌的就是死记硬背,现在实行开卷考试,可以现场查阅工具书,那才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都开心得尖叫。卷面只占70分,另外30分记在讨论发言、阅读写作、朗诵演讲等方面,我觉得这样更全面也更公正。现在的考试使我们更轻松去面对,更有自信去面对,也能完全展现我们的实力。以前我看到“考试”两个字就胆战心惊,现在有一种满足感,我想说的是:我爱考试!
——初二年级游幸果
新教材改变了以往那一成不变的样式,变得亲切了。它不仅仅注重于考试的知识,还增添了“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培养课外研究和搜集调查资料的能力;“课外古诗词背诵”提高了我们的古代文学修养;“名著导读”丰富了我们的阅读量;“书法欣赏”使我们认识到汉字书写的美。新教材改得真成功!
——初二年级李中原